理財週刊/TRF悲歌

文/洪寶山

沒有一個金融商品可以保證長期上漲,面對不熟悉的商品更該謹慎小心。理財是要致富,但不合理利潤報酬就是問題所在,戒慎恐懼,才能避免誤觸地雷

在2013年以前,人民幣匯率只升不貶,幾乎全球都看好人民幣升值商機,讓市場以爲握有人民幣就是個穩賺不賠的好生意。金融商品也隨着推陳出新,舉凡人民幣高利定存、人民幣計價基金、人民幣保單等琳琅滿目,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TRF,具有引爆財務風暴力量

TRF全名是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買賣雙方合約就是設定一個「履約價」和一個「保護價」,執行價格每個月和離岸定盤比價一次,比價當天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履約價,投資者每個月都可以獲得回報,獲利穩穩落袋。只是在那個人民幣看升不看貶的期間,投資人領錢領得開心,怎麼也沒想到接下來的戲碼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沒人想到有一天人民幣也會朝貶值的方向走,而且貶得又急又狠,貶值趨勢一旦形成,再回頭也難。

這時遊戲規則就反過來了,當比價匯率跌破保護價,就會產生兩種可能,一種是投資者必須以每期承作金額的兩倍做差額交割,認賠殺出,但這金額實在太大,所以會選擇另一種方式,就是市值評估虧損超過通知門檻,補繳保證金,且每超過一次就要補一次,雖然短期不用認賠,但這又形成無底洞,導致投資人不但血本無歸還破產。

究其終,TRF是一種複雜且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應只有機構法人才能投資。不少中小企業原本買TRF是爲了避險,但在2014年初因看好人民幣升值趨勢,竟爭先恐後買TRF,銀行也狂賣,把避險工具當成貪婪工具。只是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生意,上手銀行又不是慈善事業,他們等的就是那個轉彎,風向一轉,他們纔是最大贏家。而對投資人來說,風暴就來了。

事後怪銀行、怪金單位,其實還是要怪自己的貪念,而且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理財的第一堂課,就是慎選理財商品。

沒有一個金融商品可以保證長期上漲,更何況面對不熟悉的商品,投資人更該謹慎小心。知識上,簡單講就是一個勤字,勤於問、勤於學,就會知道哪些理財商品適合自己、哪些碰不得。心態上,一定要戒貪,理財是要致富沒錯,但不合理的利潤報酬,就是問題所在,一定要戒慎恐懼,以免誤觸地雷,得不償失。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4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