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當前經濟情勢下的通膨問題
2021年金融市場的整體表現尚可,但若從經濟面的角度來看,就顯得有點渾沌不明,甚至矛盾。從Top-down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來看,經濟復甦似乎纔剛開始,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會持續,全球貨幣寬鬆就如同景氣循環的初段。但從Bottom-up的角度,觀察全球中小企業的財報,槓桿比例創新高、流動比例創新低,各國殭屍企業負債額紛創新高,持續惡化的資產負債表,就如同景氣循環的末世。
各國近期公佈的PPI持續攀升,全球原物料中的原油、黃金皆已回至疫情前水準,鐵礦砂、銅、鋁價格則早就超過疫情前,原物料價格帶動企業間物價高漲,並慢慢從PPI傳導到CPI,全球物價蠢蠢欲動,像極了2007年的光景。但以原物料出口爲主的新興市場國家,卻沒有2007年的美好情懷。土耳其、巴西、俄羅斯近期警戒美元規模流出,紛紛大幅度升息,美元走強,美債殖利率高漲,因美國量化寬鬆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似乎準備迴流美國。市場對緊縮的預期升高,正重演2013年的新興市場悲劇。該如何看待擺盪在景氣初段與末世,2007年的通膨與2013年的緊縮的世界經濟,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全球央行持續寬鬆最重要的考慮是民衆的失業問題。對美國聯準會(Fed)而言,近年好不容易纔開始回升的勞動力參與率,一個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4月一下子又降至60.2%,創47年來新低,這叫Fed情何以堪,雖然在多次巨幅寬鬆後,勞參率已略回升至61.5%,仍較近期高點2020年1月的63.4%低;這將近2個百分點的差距,代表的是840萬人離開勞動市場或者是隱性失業者,迫使Fed不得不繼續寬鬆。所以我們才說,現在的貨幣政策形同景氣循環的初升段。
在央行大幅寬鬆下,大宗商品、原物料價格開始飆升,布蘭特原油價格去年同期9.12美元/桶,近一年高歌猛進7.7倍至近期高點69.95美元/桶;黃(豆)小(麥)玉(米)近年分別上漲64.2%、41.8%、70.5%,塑化產品AN報價上漲165%、PVC漲100%,皆創歷史新高;狂漲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貨幣寬鬆、資金氾濫,一方面也因疫苗施打加快、疫情可望趨緩,預期經濟復甦將帶動需求所造成。因原物料、中間財價格上漲,加以去年新冠疫情需求減弱的低基期效應,3月美國PPI年增率達4.2%,另一波上漲循環正蓄勢待發,加上年中之後美國有機會正式經濟重啓,PPI向下轉嫁至CPI,恐會在下半年成真。
若通膨循環開始成爲主要央行的議題,接下來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的猜測將是何時開始緊縮。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3年當Fed主席柏南克僅是提及將可能「討論」何時停止QE,就讓新興市場大震撼、股匯市大跌;近期市場首先開始反映的是對通膨敏感度最高的債券市場,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明顯飆升,10期債由盤中2020年4月21日近年最低0.543%大升至2021年3月30日最高1.765%,3月更衝擊漲多的科技類股等,造成市場不小動盪,4月12日收盤仍達1.675%,也顯示市場對通膨預期並未減弱。
債市大跌不僅衝擊金融市場,更進一步影響企業財務槓桿;在長期低利率與貨幣寬鬆環境下,企業大量舉債,以債養債、以債度日,營運不見得改善,尤其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除少部分受益產業及個別公司外,營運更顯惡化,但資產負債表卻持續膨脹,倒是已近似景氣循環末段般。依Bloomberg統計,美國利息覆蓋率小於1的殭屍企業,2020年總負債金額大幅攀升至歷史新高1.98兆美元,較2019年的1.05兆美元增近一倍,若殖利率再飆升2、3碼(50~75bps),將不僅是對金融市場衝擊,恐怕引發另一波連鎖反應,也將對景氣與經濟基本面造成影響。
隨疫情趨緩、原物料價格上漲,中上游企業正面臨價格上漲壓力,PPI已啓動新一波循環,若美國下半年正式經濟重啓,PPI的物價壓力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近期SONY正式調漲電視零售價格,恐怕是第一個警訊。若市場對通膨預期逐漸升溫,雖Fed宣稱2022年不升息,最終政策恐被迫轉向,密切關注通膨爬升速度將是未來投資最重要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