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中國能耗雙控事件的表象與實際

事實上,研判這次中國能耗雙控事件應該是一次「官場長鞭效應」下的政策錯置,預期10月中下旬之後便會迴歸正常,跟棋局無關,也無須用什麼陰謀論來解讀。

中國的經濟還在急起直追,人口多達14億,原本便是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2020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聯合國大會果斷地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發言被全球視爲對抗氣候變化戰中的重要一步,因爲若沒有中國的配合,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將不會成功。然而這樣的宣告,很明顯地沒有被中國地方官員當作一回事。

在習近平即將參加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2021)前,中國第一階段2030年達峰值仍相距目標甚遠。爲加強地方官員對於碳中和政策的執行,中國發改委8月17日公佈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提出包括廣東、福建、雲南、江蘇等9個省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呈一級預警紅燈。

然而這文件僅要求官員儘量配合,並沒有相關問責機制,相關省份對於碳中和目標,依然故我。

發改委在9月16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除要求執行單位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更祭出問責條款。過去我行我素的地方政府一下慌了手腳,爲快速達標,地方政府逐次向下級單位加大要求,在「官場長鞭效應」層層疊加之下,地方執行單位自以爲聰明的祭出強制限電、停工措施。

事實上這樣的措施,除讓中央政府背鍋,衝擊中國經濟發展外,也影響臺商生產,更可能趕走全球供應鏈在中國的佈局。很明顯違背中國中央的本意。

人民日微信公衆號「俠客島」發文指出,「能耗雙控」目標要求一直穩定,不存在臨時加碼。各地全力優化能耗指標,不惜關停生產甚至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一刀切」做法,是爲達成「雙控」目標的「運動式」減碳,「說白了,跟開學前狂補作業一個道理」。

然而,很多中國媒體和部分網民沒有搞清楚來龍去脈,卻開始大內宣,號稱此乃中央對美國下的「大棋局」,能耗雙控、拉閘限電背後其實是一場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爭奪戰、一場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戰,暗指美國將面臨惡性通膨等。

此類網路諸葛幻想着自己的隆中對,用大棋論的方式搞低級紅、高級黑,以致連中國央視也看不下去,發表在最近「限電停工潮」中,所謂「大棋論」遮蔽電煤供給短缺的基本事實,營造「爲了限產而限電」的既視感,和「用電緊張純屬人爲設限」的錯位認知,不啻爲用反智論調去刺激社會情緒,應在「尊崇常識」驅動下對此類「大棋論」直接果斷地說「不」。

中國大陸9月底以來大規模地拉閘限電,有其內部缺煤發電、外部減碳排的雙重壓力,與其對抗美國沾不上關係;理性的分析,COP26-21將於10月31日開會,近期不惜衝擊經濟成長,大規模的拉閘限電已上了國際新聞版面,顯示中國表態將會積極處理碳排放問題,自9月25日起接連十一長假這段期間的處置,可望對國際減排壓力有所交代。

對內方面,若動真格地長期「拉閘限電」,中國經濟恐呈現斷崖式下墜,衝擊產業、民生;在短期其他供電系統未能補足用電需求下,目前各地方政府已積極協助發電企業尋找發電煤炭來源,避免冬天來臨仍面臨缺電的民生問題。

研判本次的風暴僅是下級官員對於上級政策的錯判,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預期十一長假後政策力度可能減緩,COP26-21於11月12日結束後,習近平將面對2022年中共召開20大會議問題,中國將再度以民生、產業爲主,維持經濟穩定不硬着陸,暫時減少拉閘限電作爲與降低碳減排焦點。那些自以爲是的網路諸葛的隆中對、大棋論,只是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