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任 陸對臺系統吃定心丸

中央社特稿

馬英九總統成功連任,美國日本大陸表示肯定。北京在吃下定心丸之際,尤需正確理解臺灣民心是要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繁榮,尊重中華民國人民當家做主願望,而非屈從大陸。

這次臺灣大選,大陸和美國都發揮相當程度的影響。大陸方面主要着墨「九二共識」,與以往曾經採取的「文攻武嚇」手法不同。

選舉結果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導的對臺政策系統具有積極作用,相信其後繼者習近平應會加以延續發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也凸顯「九二共識」,但由於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理解存在差距,大陸若不細察,有可能誤解臺灣民意

兩岸關於「九二共識」的共同點在於,雙方都接受「一箇中國原則」,差異在於雙方對「一箇中國涵義立場南轅北轍

大陸方面所說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在事務性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箇中國的政治涵義」;而臺灣強調的則是「一中各表」,一箇中國就是中華民國。

至少在2008年以前,大陸方面對「一中各表」是有排斥心態的,直到當年馬英九競選總統獲勝後,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纔在與美國總統小布通話時談到「九二共識」是指兩岸雙方都承認只有一箇中國,但同意其涵義不同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當時,這段談話僅見於新華社文稿,未見於中文稿。

然而正是基於此,表明大陸願意「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在「一箇中國原則」的最大公約數下,與臺灣展開良性互動。可以說,這是2008年以來,大陸對臺政策最重大改變。

然而,因爲大陸在國際上仍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一中涵義」上實施「內外(兩岸與國際)有別」策略,甚至意圖把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矮化爲兩岸商談的「議題」,而非臺灣可以主張的「前提」,使得兩岸關係仍有很深的結構性矛盾。

在這次大選過程中,政府一再透過各種途徑說明、解釋、宣講「九二共識」的重點在「一中各表」,化解選民疑慮,結果獲得認可,這當然不同於大陸在兩岸講「一中原則」,在國際說「一中內涵」。

明白這個區別,就不難理解這次大選臺灣民衆所表達的意願,包括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盼望,以及對中華民國的尊重,和對實現自由民主等人類普世價值自豪

處此情況下,兩岸關係發展顯然還是走「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道路爲佳,以便積累互信,爲日後求同化異打好基礎。大陸方面不但不應在有了這次經驗之後擴大對臺「以經促政」手法,反需更深刻了解臺灣民衆內心,主動在政治上釋出更多善意。

此外,美國白宮14日發表聲明,一方面肯定兩岸「在沒有威嚇環境下享有和平、穩定和改善的關係」;一方面表示美國將繼續依據美中三份聯合公報和臺灣關係法,與臺灣維持緊密的非官方關係。臺灣和大陸都有必要深思箇中意味,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