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會爲何認爲臺灣政府反覆?

劉性仁

日前美商會公佈「2014年商業景氣調查」,普遍認爲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卻看衰臺灣,美商會並強調加入TPP是臺灣唯一道路,並批評臺灣簽署國際協議後,常常反覆不定,建議臺灣要展現信用,說到做到。

對此,首先我們必須思考,爲何美商會會有如此看法?臺灣爲何會發生在簽署協議後反覆不定?這當然使臺灣的政治現實民主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任何協議只要有不利益羣體個人,就會產生反彈,政府或許就有調整可能性,導致變來變去,這種情況當然增加了不確定性,使外界無所適從。

其次,加入TPP是臺灣的道路,但是否爲唯一的道路?美商會當然也其本位主義,但臺灣究竟準備好沒?臺灣在加入TPP後勢必有許多產業受到衝擊,臺灣是否有足夠的承受力不容否認TPP確實可以有助於臺灣經貿世界接軌,避免被邊緣化危機,如果ECFA不是唯一的萬靈丹,那麼TPP同樣也不是唯一的萬靈丹。

再者,美商會認爲臺灣政府的態度不明確,但馬政府已多次表明要前進TPP,並要求各部會動起來。但美商會爲何會有如此認知?顯然值得探討。或許有鑑於受衝擊產業的反對,使得加入的速度及各項討論的空間增大,纔會有所謂的態度不明確之議。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多數民衆的看法與決心,是否能形成加入TPP的共識?則系至爲重要之事。另外,ECFA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美商會認爲是正面的,並對服貿協議給予高度的肯定,然而,臺灣內部卻有部分人對於服貿協議存有相當大的意見,究竟這些人與美商會的認知產生了什麼樣的差異?也值得我們深思

此外,臺灣人才供需失衡,造成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現象,也值得政府相關單位正視,臺灣需要中高階技術人員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在人才的需求上,臺灣確實有隱憂,今日若不處理,他日必出問題

總之,美商會認爲臺灣政府反覆,或許帶有主觀意味,但現象背後的原因,恐怕纔是我們所必須思考的。一個外界認爲好的東西,只有我們自己不認爲好;美商會的依據及理由,馬政府不妨思考,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另外,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加強相關法規的建立與修改亦是當務之急的工作。

臺灣能否吸引外資。在於我們具備何種條件?我們期待的不是炒短線的熱錢,而是替臺灣帶來紮紮實實的資源,臺灣若再不加緊腳步,朝野再不共體時艱,恐怕將落後南韓越來越遠。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