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啓在即,機構點出五大投資方向

(原標題全國交易市場開啓在即,機構點出五大投資方向

隨着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啓日益臨近,相關概念股也紛紛異動。

6月25日,碳中和、節能環保板塊表現活躍。截至收盤,天沃科技、湖南天雁美錦能源等多股漲停,得邦照明、開爾新材智光電氣等個股紛紛拉昇。

近期,券商也密集發佈研報關注碳交易市場帶來的投資機會。多數機構認爲,全國碳市場啓動後,將對社會、行業企業的投資生產決策產生影響新能源、可再生資源回收等多領域有望受益。

碳交易規模將迅速攀升

全國碳市場啓動之後,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

首創證券預計,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爲2020年各個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未來,我國碳市場覆蓋範圍將逐步擴大,到2030年累計交易額或將超過1000億元。

“伴隨雙碳目標逐步實現、控排覆蓋企業增加以及碳交易市場成熟,我們推測碳交易規模將迅速攀升,僅碳排放現貨交易一項,市場規模就有望於2030年突破千億元。”中航證券高端製造團隊指出。

此外,機構認爲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後,有望帶來碳交易量價齊升。中航證券高端製造團隊表示,當前國內的碳交易成交量及價格顯著低於國際水平,而全國碳交易系統建立將有助於提高市場活力,刺激企業向清潔能源轉型,提高碳價格。

“碳價格作爲成本可能傳遞至電力鋼鐵、水泥、煉油等行業。涉及碳交易的龍頭企業一般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碳價格對龍頭公司影響較小。”平安證券分析師樊金璐表示。

新能源企業利潤有望增厚

天風證券研究所環保與公用行業首席分析師郭麗麗認爲,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僅是2000多家電力企業,對於不同類型的電力企業影響不一。對於火電企業,短期業績壓力不大,而中長期面臨向非化石能源轉型的壓力較大;對於新能源運營企業,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有望增厚其收益,盈利能力或進一步提升。

華西證券環保公用團隊同樣看好新能源企業後續業績空間。其認爲,“免費發放+拍賣”相結合的配額分配是未來碳市場發展方向,若未來碳配額價格能夠較好地體現經濟價值,則新能源運營企業將獲得豐厚的額外碳配額交易收入,實現價值重估

“新能源發電商價值有望重估,我們按2019年數據測算,將增厚新能源發電利潤9%至17%。”華泰證券表示,長期看好新能源發電前景,但是對於火電也不必過度悲觀,火電仍具備壓艙石效應,行穩致遠。

機構:關注五大投資方向

機構普遍認爲,碳排放權交易是生態環境價值的體現,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核心工作。那麼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應該關注哪些機遇

國盛證券表示,碳交易全國推廣,一方面將推動碳排放負外部性利益化,促進碳減排合理、高效、平穩實現。另一方面,立足全球視角,碳關稅或將成爲長期趨勢,碳交易推廣也將助力國際貿易全球化。具體而言,可以關注五大投資方向:

一是高碳排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優勢加速凸顯,推薦關注鋼鐵、金屬非金屬新材料、工業金屬、化學制品、裝修裝飾和其他建材等細分行業頭部企業。

二是零碳排新能源再獲動力,推薦關注光伏、風電核電水電等電力細分領域優質標的

三是負碳排板塊將受益於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推廣,推薦關注林業碳匯、垃圾處理等相關投資機遇。

四是碳配額分配與碳交易覆蓋度提升均將激發碳排放監測需求,推薦關注環保監測設備、環保工程及服務。

五是未來有望迎來碳金融產品創新與推廣的新發展階段,推薦關注銀行金融板塊及碳金融衍生品相關投資機遇。

此外,首創證券認爲,以數字化信息化載體智慧環保將深度賦能碳市場與碳交易。智慧環保是優質賽道,且處於行業生命週期中的快速成長期,相關公司將享受市場爆發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