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路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仁愛路曹洞宗本山臺灣別院鐘樓攝影林國彰

同學麥娜絲說。時間只存在於這個空間。鐘樓1930年建。迄今存在91年。始終在那。那天你發現它還站在那裡。高聳卻視而不見。少年的你。往來路上不徘徊。楊牧說是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鐘樓原屬日本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1895年日本據臺隨軍佈教。蓋寺院鳴鐘傳法二戰敗北鍾離臺。後國府遷臺接收別院與鐘樓。卻任軍民違建佔用。1993年市府拆除別院原建築羣。改建青少年育樂中心。鐘樓倖存。歸屬臺灣別院。一個日本禪宗遺留道場。見證殖民臺灣的地標物。期待來自京都鑄造的銅鐘。鳴鐘震耳。蕩心滌塵。有鍾則鳴。有聲則揚。這個空間藏不住鍾。時間來去折衝閒人兀坐。今日少年未遇時。(臺北仁愛路‧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