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喚醒冷戰模式是歷史的悲哀

旺報社評

經過阿拉斯加一番脣槍舌劍,中美各自重新佈局後,雙方很快拉開架勢:中方採攻擊性策略,除藉「新疆棉」議題反制歐洲制裁外,並與伊朗簽署史無前例的25年協議、派國防部長訪問東歐戰略腹地;美方則與日、澳討論臺海情勢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否認取消對中關稅,造成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價格大幅下挫,一時間美中「戰場」如天女散花般在全球鋪開,火藥味人令窒息。

新疆棉事件炮口不再對歐洲

外界原先預期,拜登政府雖強調美中競爭「極其劇烈」,但也否認重回冷戰老路,也不會採取激進對抗手段北京可能順勢放低姿態,雙方「各退一步」出現戰略緩衝區。然而,現實卻相當殘酷:一方面,拜登「多邊主義」的實質是聯合盟友大陸採取一致行動,令北京瞬間聯想到「八國聯軍」的歷史恥辱;另一方面,習時代大陸已相當強勢自信,在涉及香港、臺灣、新疆等議題上「只進不退」,這又讓美中雙方都沒有臺階可下,僵局並未緩解。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無疑是「新疆棉」事件。H&M等公司早在去年9月就發佈聲明抵制新疆棉花,這個議題本不是新聞。由於去年有《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北京一直「忍」到3月22日歐美髮起新一輪涉疆制裁時,才炒熱話題,進而掀起國內排外民粹。如果單純從美中全球競爭的角度看,這個案例背後的邏輯再簡單不過:拜登不樂見《歐中投資協定》順利生效,中方或預判到美方恐操作「多邊主義」、借力使力讓協定永遠卡在歐洲議會,才「破罐破摔」踢爆新疆棉事件,方便爲今後協定難以生效找到藉口。

但事實並非如此,中方與歐洲內部均有強大的力量阻止雙方政治對撞,造成經貿互動成果前功盡棄。先看大陸,衆所周知有一隻「無形之手」在掌控大陸網路輿論,當新疆棉事件炒作約1星期後,這隻「手」出現了:首先在大陸最大網路社交平臺微博上,話題「#抵制HM#」自3月30日之後就無法即時更新,原先高調批判H&M、Nike、Adidas的官媒也全部收聲;其次,大陸官方對新疆問題的宣傳重心很快轉至近年來反暴恐成效、揭發維族官員「兩面人」、糾正維語教材「錯誤傾向」等方面,炮口不再對向歐洲。

北京此時應讓中歐走得更近

再看歐洲,被認爲力主推動歐中合作的德國總理梅克爾,3月27日參加歐盟視訊峰會後強調,美歐雖有價值上的共通點,但歐洲有自己的利益,對中政策不可能與美國一致,形同在呼籲「聯歐制中」的拜登政府頭上澆冷水。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大陸原駐加拿大大使、現駐法大使盧沙野法國議員訪臺重炮批判法方,後又以「戰狼對付瘋狗」等出位言論爲自己辯護、拒絕法國外交部召見,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雲,但很快這件事就船過水無痕,最近1個星期找不到任何動態,這就說明中法高層或就此「通氣」,雙方均試圖控制爭議不再延燒。

自英國脫歐後,北京看到了德、法兩國意圖主宰歐盟事務的野心,也從實力角度認識到「得德、法者得歐盟」的戰術路徑。因此,即便歐盟內部有多股政治力量對大陸在人權、宗教、香港議題上的表現不滿,美國在歐盟內部也培養了大量反中游說力量,但最終在德、法兩國主導下,《歐中投資協定》談判還是在艱難中得以完成。這對大陸經濟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從深層次戰略角度來看,更是中歐「陸權連橫」與美國在印太海權合縱」的關鍵節點

不過,當拜登政府重新以價值觀外交、結盟手段「殺回」歐洲,全力挽救川普時期美歐之間的嚴重齟齬時,歐中關係就進入一個相當敏感的階段。在「愛情」與「麪包」的選擇面前,浪漫的歐洲人向來拿不定主意,北京此時應該讓中歐走得更近,而不是把歐洲推遠。德國梅克爾的總理任期只剩1年,法國總統馬克洪1年後也將面臨連任挑戰,德、法政局變動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歐洲在拜登的多重攻勢下喚醒「冷戰模式」,這不得不說是中國大陸的歷史遺憾,更是世界歷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