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家鄉味/辜鴻銘和他的同安碗仔粿(廈門/胡漢輝)

碗粿。(高政全攝)

鄰居一羣老人同安美食遊」,給我帶來幾塊同安的碗仔粿。這讓我想起2019年,在英國唐人街排隊等候吃飯時,中餐館老闆知道我們來自福建閩南,就熱情地端來「辜鴻銘碗仔粿」,讓我們先「填肚子」。

那是用一塊「小公雞碗」蒸的碗粿,還配一支吃粿的小竹刀。那碗仔粿被挖去一個小角,裡面塞滿油蔥蒜泥番茄醬芫荽佐料。我把碗粿切成四塊。然後插起那塊冒着熱氣的「肉茸」,沾上蒜泥,急不可待地塞進嘴巴,一股濃濃的肉香瀰漫口腔溫潤可口;緊接着又挑起粿塊,夾上芫荽,送到口中,QQ的粿塊裡傳來一股久違了的蠔幹香味。這種特有的味蕾,只有家鄉孩子,才能感受和體驗得到。於是,我急忙在碗粿裡開始尋找蠔幹,……但是就是找不到。

老闆大約看出我的意圖,笑着對我說:「英國沒有你們同安的小蠔幹,這是從馬來西亞運來的大蠔幹磨成粉,然後放到米漿裡,攪拌均勻,最後蒸熟成型。所以吃起來有其香味而找不到實物

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竟然能夠吃到故鄉小吃美味,真的是幸運而又稀罕,我問老闆:「這碗粿爲什麼叫辜鴻銘碗仔粿呢?」那老闆目光炯炯地定睛審視了我一會兒,才親切地娓娓道來。

清末怪傑辜鴻銘祖籍福建同安。但其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由於從小受閩南文化的薰陶,雖然洋裝裹其身,但是他所經歷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形態的固化和記憶,使他更是一個傳統的同安人。

「過去時」的檳城,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福建同安。但凡在某一天的傍晚,你走進濱城的哪個街市或者巷口,都有那些「五大三粗」的同安人,搬着一塊「交椅」,穿上一條短褲背心,搖着一把「芭蕉扇」,泡着一壺中國茶」,在高談闊論侃大山。開頭的那句閩南粗話總是這樣說:「元仁老磨(閩南語罵娘)……今天大米又漲價了……西街老表家的母豬生了十隻小豬,元仁老磨,骨頭都會被啃光的呀!」

辜鴻銘不僅懂得這些社會低層同安人的辛酸苦辣的語心語意,而且在父親橡膠園裡,所感受所體驗到的閩南美食文化,比如同安伙伕做的封肉、同安碗粿、同安薄餅、同安肚紗管(一種比同安「五香」還好吃的食物)等等美食……都讓他心中深深地烙上中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