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陵墓前放石獸始於霍去病──認識中國古建築(四)

位於苗栗縣的鄭祟和墓爲清制官墓,墓前有文武翁仲石像石獸等。(楊憲州攝)

中國曆代尊孔敬賢,對於先人祖宗尤其重視。

先人逝世後以土葬爲主,大講厚葬之風。如何看墳地風水?何時進祖墳?進到哪一個位置?……歷代王朝皇帝在登基大典之後便開始安排自己的陵墓看風水選地、找墓室動工建造等,這些事往往在生前就已安排妥當,歷代皆然。

中國古代的陵墓建築制度很嚴,《禮記檀弓》「古者墓而不墳」、「凡墓而無墳謂之墓」,殷王之墓在河南水南岸,距小屯六公里,侯家莊西北崗上,自墓室而出有墓道。此外還有殉葬之山墓,有百數上千座。根據《易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已經開始修建墳墓。此外,咸陽北面草原上有周文王墓、周康王陵,當時已經開始在墓前安置石羊石虎,這種制度也傳至後世。

考古人員在發掘、清理商周時期大墓時發現,那時講究深挖厚葬,除了有大量隨葬品,建造大墓也相當考究,棺、槨之外,還需埋入地下三十公尺以下。到了秦、漢,修建大墓更爲盛行,秦始皇陵位於驪山,十分龐大。

漢代開始在墓的封土上蓋建築,墳前築有石室做爲享堂(四壁刻有生死故事圖)。《西京雜記》記載,西漢廣川王發掘晉靈公之墳,墳前有男女石人四十多個,說明石象生最遲自漢代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