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間」祖先定下的房屋尺度──認識中國古建築(一)

位於山西運城萬榮縣軸線上的「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建築結構與造型屬元明遺風,高23.19公尺,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更顯富麗堂皇,是中國樓閣建築的奇葩。(中新社

編者按:「鉤心鬥角」一詞最早原本用來形容建築?爲什麼中國古建築不論大小都以「間」爲單位藻井和斗拱確實很美觀,但有實際功能嗎?爲什麼古代的城牆多半是方形?塔林和塔羣完全是兩回事?對中國古建築有滿肚子疑問嗎?《圖說中國古建築》一書,由長期擔任建築大師樑思成助手的作者張馭寰所着,以五十年專業研究功力,化繁爲簡,提綱挈領講述一百個最常見的中國古建築疑問。簡短扼要的文字佐以各類插圖,從中國古建築分類講到建築工法,從各地傳統民居講到牌坊會館,不僅說明如何分辨各朝代的建築特色,也解釋了古建築如何解決採光和通風的問題,是「從零開始」瞭解中國古建築的最佳入門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各個歷史時期建造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不同用途的房屋。按照樑思成先生的劃分,一九一二年以前的建築都稱爲古代建築,這些建築雖然各有特色,但講到中國古建築的特徵,只能概括地講。

中國古建築有哪些特徵?

第一,中國古建築不論大小,均以「間」爲單位。

「間」是祖先定下的房屋尺度,世代傳承,住起來也方便。年代一久,人們蓋房子,就以「間」爲標準。有需要,從三間改五間、五間改七間,廂房各五間,後院再建一個院子又有十七間,三個院子就有六十多間房,怎樣住也住不完。浙江東陽縣城有戶盧姓人家,前後共有五個院子,兩邊又各有五個院子,總房間數高達兩百間,形成了一大片的大型住宅。「間」既靈活又方便,可多可少,再大都沒問題,主要就看家裡有沒有錢。

自古以來直到今天,我們都用「間」當作蓋房子的基本佈局標準。建築不論大小,不論是分期或一次蓋完,統統都用「間」當標準。我們習慣說:「你家有幾間房?」、「他家有幾個房間?」可見「間」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古代房屋以木結構爲主,蓋房子時以木材當作建築材料一棵樹通常高約七、八公尺,如果用其二分之一爲橫樑,就是三.五到四公尺左右。房間的開間寬度)定爲四公尺上下,縱深定在六到七公尺,用一棵大樹就能解決。換言之,寬度與長度是根據大樹成材尺寸確定下來的,時間一久就成了人們習慣的尺度。於是,一間房就成爲四公尺×七公尺的矩形,這樣是一「間」,並被當作計算單位。「間」不論多寡,一定是奇數,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因爲凡是奇數,中心就有一間可做爲主體。一般百姓蓋房多以三間爲主,有錢的蓋五間或更多。

第二,多數建築是由許多房屋組合而成。

四合院就是用「間」組合起來的,每面三間,四面共計十二間。一個院子不夠住,可蓋第二個院子或第三個院子,隨時可以就地擴大房屋。我在甘肅河西考察時看見,窮苦人家只有半間屋,有錢的大宅則有百間房,說明了房屋間數的靈活性。西方的大型建築多半是單一一棟建築,互相之間並沒有什麼有機聯繫。中國的大型建築則大多是以羣組方式出現,每一棟房屋之間都有聯繫。無論是廟宇、皇宮還是佛寺,都由許多房屋組合而成。

第三,建築本身具有封閉性

中國古代生活以家族爲中心,因此在建築上也反映出家庭觀念。每個人都固守其家。家家戶戶爲了安全,都把自家房屋用高牆包圍起來。

第四,佈局橫向延展。

中國建築過去均以平房爲主,少見高樓。平房互相連接,橫向發展,與西方近現代高樓大廈林立的佈局迥然不同。

第五,禮制貫穿於建築當中。

中國是古禮之邦,建築同樣需要符合禮制的規定。自西周起,興建房屋就有相應的約束,而且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展現了嚴格的封建制度。《周禮》和《禮記》針對建築的規模和形制,依爵位之不同,各有嚴格的規定。不論是單一建築或大型建築,乃至都市規劃,都有一條貫穿的中軸線。中軸線左右的建築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後寢,即前部爲大朝(辦公之處),後部爲居住要地。如果是都市規劃,主要建築會安排在軸線上。這套建築規定時間久了變成習慣,也成爲後人必然遵守的禮制之一。

第六,房屋建築以木結構爲主。

中國人蓋房子向來以木材做爲主要建築材料。客觀來說,當時樹木成林原始森林很多,木材又給人一種柔和溫暖的感覺,加工操作也容易,人們自然大量使用木材建造房屋。延續至今,已有七千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