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槍擊與外省二代的孤寂(楊艾俐)

美國南加州日內瓦長老會教堂(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日前發生槍擊,鄭達志不幸身亡。(圖/美聯社)

5月15日在美國南加州的一座臺灣教堂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重傷。案發後美國警檢方與臺灣及美國僑社的反應,卻加深統獨及外省人、本省人的情結,兩者的矛盾對立似乎成爲永遠不能癒合的傷痛。

這樁槍擊案事發後,美國警方立即斷定兇手周文偉來自中國,是中國人仇視臺灣人的兇殺,其實是因爲早期臺灣移民的美國護照不管屬什麼省籍,都被登記爲中國,後來纔有臺灣這個選項。這也可見美國警方辦事的粗魯輕率,怪不得美國警察屢屢惹禍、誤殺及擾民。

周文偉其實來自臺灣,生在臺灣,長在臺灣,是外省人第二代。美國檢警後來定調爲政治因素而衍生的謀殺案,周可能面臨死刑。周不單帶了兩把槍,還帶汽油彈,顯然要造成重大傷亡。此外聯邦調查局官員也已針對這起槍擊案展開調查,周也會面臨聯邦的起訴,預料罪無可逭。

還好,會衆裡52歲醫師鄭達志英勇起身抵抗槍手,結果自己身中數槍,最後不幸身亡,在場的牧師張宣信趁着槍手更換彈匣時,趁機拿椅子砸向對方,其他人才有機會奪走武器,拿電線把兇嫌五花大綁,制伏了他。

事件發生後,美國在地華僑省籍矛盾被激化。南加州一些僑社及包括臺灣在內的一些長老教會都發出嚴重的譴責聲明。民進黨趁勢發文表示,「每一次臺灣遇到打壓和威脅時,臺美人總是展現出最強而有力的集體力量,向世界發聲,爲臺灣爭取支持。」十足的政治化。其實現階段兇手正在等候司法審判,各方都不必過度反應。

無可否認,周文偉確實是統派,但是很少人提及周文偉的心理狀態。周是心理極端扭曲之人,他在拉斯維加斯的室友說,周本是和善親切,但前幾年被房客痛毆,造成腦部及其他部位重傷,太太因癌症回臺灣治療,都造成他身心嚴重受創,成爲極端中的極端。

極端分子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同樣黨派,同樣意識形態的一羣人執政。例如10年前挪威極右派一位槍手闖進一個勞工黨(傳統左派)的青少年集會,殺戮了80幾位年輕人;因爲挪威勞工黨已經執政快30年,政策皆偏左,偏移民及穆斯林,缺乏政黨輪替的機會,經常就會有極端人士出現。

由於這次槍擊案兇手爲外省人第二代,本來在美國,外省人和臺灣人都各有社團,也各有教會(有些教會融合性較大,外省人、中國人、臺灣人都有),井水不犯河水,但今時發生這事後,彼此開始互相攻擊,誠屬憾事。也證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90年代中已將身分證省籍欄用出生地來取代,期待弭平省籍差異,但綠營上臺後,很多針對軍公教警消、國民黨及去中華民國、去中國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到外省人第二代的安全感及歸屬感。

而民進黨政府及其附屬組織動不動就強調,很多人甘爲中國認知作戰的打手,利用民主自由傷及臺灣的國家安全,這種論調加深了本土民衆的不安全感,加深統獨間的衝突。

其實不管意識形態的差別,臺灣人民不管省籍爲何,都應該有「全球在地化」(Glocal,爲Global全球化、Local在地化兩字的結合)的氣度及做法,也就是放眼天下、立足臺灣,這是很多臺灣企業及職場人的基本生存之道。

外省人第二代更應該認知自己是少數(約佔臺灣人口的10%),不可能主導政壇,但團結起來仍然可以發揮少數的關鍵力量,不要認爲自己是綠營執政的犧牲者,反而應該視自己有着寬廣的道路,也就是既全球化,也在地化,例如加強英語,加強國際化連接,進入跨國企業、與國際非營利組織接軌。

而全球化當然也包括認識中國、瞭解中國,在臺灣宣傳中華文化,維護中華民國的尊嚴,更積極改善兩岸已冰凍多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