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慎防移工成疫情未爆彈(翁銘佑)

竹南鎮長方進興呼籲京元電協助當地里民快篩。(謝明俊攝)

京元電子超豐電子移工染疫事件,將是臺灣疫情失控分水嶺,3級警戒延長或者局部區域封鎖勢在必行。

臺灣勞動力不足,截至110年4月,在臺合法登記移工爲71.3萬人,大部分爲產業移工,佔46.8萬人。移工多是年輕人,社交需求強烈,假日移動與互動範圍廣,不只跨公司,也跨縣市、跨產業。社福移工包括機構看護與家庭幫傭移工佔了24.5萬人,臺灣長照養護機構將是疫情延燒後末端的彈藥庫,一旦引爆,將遍地烽火,根本不知如何撲滅。機構住民多爲老弱慢性病患者致死率重症醫療能量耗用將會是場災難

移工在他國的生活處境較艱難,多以公司宿舍羣居爲主。新冠肺炎8成患者爲輕症或無症狀,若不提早監測,以英國變種病毒的3天快速世代傳染間隔,與高傳播力1人可傳多人,千人以上的宿舍可在1個月內就完全淪陷。而火星可能早已跳躍到跨公司的移工羣中了。

因此在科技公司羣聚的桃竹苗,若不立刻採取行動,將會馬上成爲無法撲滅的疫情熱點,嚴重影響產業運作。筆者建議處置重點如下:

一、 立刻降低宿舍密度,租用大型場館建構通風通鋪。以原本宿舍的密度

就地隔離將釀災。二、加大篩檢力道和頻率。正確的快篩須每2~3天執行一次,才能抓出不同病程中的患者,單次的快篩陰性不代表安全。三、養護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立刻全員施打疫苗。日本這批124萬AZ疫苗必須先用於此,避免大規模傷亡、醫療崩壞。

四、大量年輕移工確診已不可避免,必須立刻建立專用輕症園區,提供足夠的語言與醫療支持,穩定其身心狀態。五、移工重度依賴手機,行蹤掌握並非困難,端賴法規給予緊急狀態下的強制限制,要求所有人安裝相關app,掌握接觸史,否則語言不同無法疫調。六、停工導致的薪資減少和染疫恐慌,有機會造成移工行蹤失去掌控,相關保安緊戒也需加強。

現階段臺灣即將遇到的防疫困境包括:一、快篩目前仍視爲侵入性醫療檢查,只有醫師可以執行,護理師採檢是違法。老實講,將軟棉籤深入鼻咽轉幾圈根本不需要7年醫學生的訓練。政府必須立刻頒佈命令,開放適當醫事人員經過訓練和認證後,在這段疫情期間皆可執行採檢。

二、疫苗纔是唯一解決疫情的方法,政府必須有強烈的決心加速疫苗施打,加快疫苗收貨封緘檢驗時間,免收掛號費正確方向,但吸引力不足,應參照國外疫苗樂透的作法提出相應方案。

三、新創疫苗的副作用無法在大量施打前得知,民衆接種疫苗除了保護自身,也是基於增進公共利益,但疫苗施打於人體所引發的嚴重副作用,醫學上不可能皆實證其相關性,政府應該善盡責任保障個人的「特別犧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是重要社會補償的機制,但今年2月18日衛服部卻提出修法通過,將疫苗受害「無關」的項目擴大解釋,導致只要無法證明有關,皆爲無關,將使疫苗受害者無處求助,拖着病痛打官司曠日廢時、人生丕變。疫苗受害救濟法令必須立刻撤回改正,否則將嚴重影響疫苗施打的信心,臺灣疫情將綿延難絕,社會經濟全面受害。

端午連假即將到來,不只本國勞工,移工活動也是蠢蠢欲動,3級警戒賦予政府區域封鎖的權力,如何兼顧人權和臺灣疫情走向,必須有所取捨。臺灣重症醫療長期人力不足,雖已加開病房但量能實際已瀕臨崩潰,致死率難降。端午連假前後兩週將是重要分水嶺,期待政府把握強力措施的時機,並修正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相關法令,亡羊補牢猶未晚。(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