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雙資質"未能續命 長江汽車燒光51億元走向破產

(原標題:手握“雙資質”未能續命 長江汽車燒光51億元后走向破產清算)

與長江汽車類似,即便手握“雙資質”,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的多家造車勢力依然遊離在生死邊緣

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上週,蔚來、理想、小鵬在美股市場“狂歡”之時,國內一家造車新勢力卻黯然離場。

日前,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發佈公告稱,根據杭州萬途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申請,於2020年8月24日裁定受理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汽車”)破產清算一案。

公告指出,長江汽車債權人應於2020年11月11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並將於2020年11月26日上午九時以網絡會議現場會議的方式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法院發佈的裁定書內容顯示,經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調查,截至2020年7月28日,本院另有105件以長江汽車爲被執行人案件尚未履行,申請執行標的約2.66億元;以長江汽車爲被告的未結訴訟案件34件,立案標的約9.45億元。長江汽車自認現對外負債本金近30億元、利息1億餘元,拖欠2019年12月以來的職工工資約4000萬元。

另據啓信寶數據,自2020年6月以來,長江汽車被執行信息多達35條,涉及金額1.37億元。

資料顯示,長江汽車的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車廠,90年代中後期,企業瀕臨停產,其生產資質被納入工信部擬淘汰汽車企業名單。2013年,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龍電動車”)重組杭州長江客車有限公司,投資51億元,建設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控五大先進工藝生產設施,工廠佔地總面積1150畝,成爲五龍電動車旗下整車核心製造工廠。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6年,長江汽車就成爲最早一批獲得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長江汽車位列其中,被批准設立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這意味着長江乘用車成爲國內第五家獲得“雙資質”的新能源乘用車車企。

然而,擁有多數造車新勢力難以企及的稀缺資源,卻從手握“雙資質”到走向破產清算,長江汽車的發展歷程令人唏噓,也折射出多數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現狀。

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局

時間回到2014年,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以及特斯拉的原始刺激下,國內掀起一股熱情高漲的新造車運動。

長江汽車也不例外。啓信寶資料顯示,2015年,長江汽車與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荊聚龍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34%、33%、33%。

2016年4月,長江汽車對外發布電動車品牌“長江EV”,同時一期年產能爲10萬輛,二期年產能爲30萬輛的杭州工廠正式投產。隨後,長江汽車還相繼成立了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

長江汽車副總裁姜安寧也曾公開表示,公司到2020年銷量要做到23萬臺,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做到7.5%,2025年純電動汽車達到100萬(乘用車加商用車),市場佔有率佔到25%。

然而,長江汽車的乘用車業務似乎並不順利。在長江汽車官網上,奕閣、奕勝、益衆、逸酷四款車型在列,其中前三款爲商用車型,逸酷則爲小型乘用純電SUV。但逸酷自2016年4月發佈至今一直未交付。

此外,由於缺乏造車經驗等諸多原因,長江EV始終未能實現大批生產銷售,直到2018年纔在北京車展上亮相三款概念車

而在長江汽車內部人士看來,逸酷早就研發出來了,但是新能源補貼門檻一再提升,拖到後面這款產品已經達不到補貼要求,導致採購成本太高,缺乏競爭力而沒能上市。

事實上,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着補貼退坡與市場需求下降,長江汽車開始傳出資金緊張的消息,並長期深陷欠薪風波。

11月1日,長江汽車正式宣佈解除與部分員工的勞動合同關係,相關社保公積金也開始停止繳納。至於拖欠的員工工資、“十三薪”等,下一步則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認定。對於職工債權中的部分工資,長江汽車請求政府先行墊付,但墊付的額度和時間將由政府決定。

與長江汽車類似,即便手握“雙資質”,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的多家造車新勢力依然遊離在生死邊緣。浪潮退去,造車新勢力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分化。2020年,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生與死的十字路口。

而在業內看來,在市場變化和政策的調整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由藍海轉爲紅海,既沒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又缺少技術創新,長江汽車被淘汰也在意料之中。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進一步洗牌,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倒下。

“到今年年底,目前國內二三十家造車新勢力就到了一個生死關頭了。最後能剩下3-5家就不錯了。從行業基本面來說,給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份額並不大,過兩年還會有退市的。”此前,資深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曹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雙資質”企業今何在?

爲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企業整合優勢資源,擴展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按照《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要求,自2016年起,先後有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知豆汽車、長江乘用車、陸地方舟康迪以及前途汽車、江蘇敏安、浙江合衆、河南速達雲度新能源、國能新能源等在內的16家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然而,拿到“準生證”並不意味着造車的一帆風順。目前除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浙江合衆和雲度新能源等幾家企業外,與長江汽車類似,多數企業依然面臨不少問題。

曾經佔領低速電動車市場的知豆早已隨着財政補貼退坡,迅速隕落,其位於浙江、山東、甘肅的幾家工廠處於停產狀態;陸地方舟、康迪也未見產品規模量產上市;前途汽車在深陷債務糾紛、實際控制人被限制高消費後,未見有新動向;而萬向、江蘇敏安近年來也未見有新產品發佈。

而此次隨着長江汽車被破產清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持有的“雙資質”何去何從引發業內關注。

“基於中國目前的情況,新造車企業獲取資質比較難,造車資質更顯珍貴。經營不善的汽車企業後續還可以通過引進新的投資方重整,再次出發。”11月6日,有熟悉行業政策的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但是與破產重組、合併收購不同,一旦企業破產清算,那麼所謂的‘雙資質’也就不存在了。”

“具體到長江汽車這個案例,長江汽車破產不會影響到長江乘用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但是長江汽車在長江乘用車33%的股權有可能作爲資產的一部分被折價處理,之後按照清償順序,將獲得的資金賠償給債權人。但是誰會接手這33%的股權,是企業行爲,要看後續進展。”上述專家補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爲了盤活公司閒置產能自救,2019年初,長江汽車開始給同爲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代工

“零跑的合作對象是長江乘用車,和長江汽車雖然有同一個法人,但不是一個主體,目前我們的兩款車型生產都在正常進行。”11月6日,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而對於長江汽車在長江乘用車中所有的33%的股權的處置,上述人士表示,以長江汽車官方公告爲準。

不過,目前零跑仍未解決造車資質的問題。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曾坦言,生產資質是零跑面臨的最大困難,零跑努力申請資質的同時,也選擇長江乘用車代工。而隨着長江汽車走向破產清算,零跑汽車是否以此爲契機來獲取長江乘用車的生產資質,還未可知。

對於長江汽車破產清算的後續進程,本報記者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