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堅強」的「男子漢」?

▲我們的文化要求男孩要當一個「真正的男人」:身體強壯、情感堅強、事業成功、能養家活口,卻不教他們面對表達情感、面對挫折,直到他們爆發後傷人或自傷。(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文/陳宜倩

有些酸楚會緩慢地腐蝕身在孤寂之中的心靈,如同潰瘍。~盲眼貓頭鷹(沙迪克. 海達雅)

近來幾則新聞讓人心慌、心碎,包括在大學校園發生因感情傷人、自殺事件、54歲小北百貨創辦人突然心肌梗塞死亡等等。我在臉書記下:覺得現在全國應停止上班、上課,降全旗思索一下……到底繼續追求效率、經濟發展、排名,能爲我們帶來什麼?而其中男子不論年齡、階級,由於身處「重男」(輕女)的臺灣社會,雖享有不同程度的父權紅利,但因此都要付出沈重代價

臺灣社會有很多舊的問題,如今三天兩頭以不同面貌出現持續發出警訊、提醒我們。1970年代「鍾肇滿妻案」,留美學生鍾肇滿懷疑妻子外遇,殺妻後返臺投案,當時還獲得社會同情,輿論責備妻子不守婦道,折損了國家培養的青年才俊,因此激起很多女性參與婦女運動。當年獲得同情的「殺女人」,透過多年婦女運動前輩努力重新被定義爲「家庭暴力」,也獲得國家資源防治。

時光飛逝,這些以愛爲名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並沒有減少,猶記得多年前的殺(前)妻案,被判死刑的男人這樣寫:「我想透徹瞭解愛是什麼?我愛我的子女,愛我的家庭,日夜奔波於高速公路,南北馳騁,爲我僅有的家庭去營建,我盡心盡力付出着。有人道:『節婦失足,半生堅真(貞)無助,妓女從良,一生煙花無礙。』?生平無不良之前科,豈是惡性重大之徒?連雞都不忍宰殺之人,爲何竟然殺了人?傷心嗎?後悔嗎?——『在不知不覺中,淚已成行。』」(摘自張娟芬,殺戮之艱難)這是一個死刑犯的提問,他在酒後殺了前妻與其認定與前妻有關係的人後自首。他不懂,爲何這麼辛苦的付出,轉眼自己竟殺了「最愛」的女人,那「愛」究竟是什麼?

「我想透徹瞭解愛是什麼」?

一生的課題,能愛人是多麼幸福,但如何能從「愛」獲得力量,而非毀滅,這要經過一生多少次大大小小的練習。事實上我們的文化經常要求男孩快速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身體強壯、情感堅強(不示弱)、事業成功、能養家活口的經濟提供者。我們的社會持續地剝奪男孩們表達情感、面對挫折、面對關係結束與人溝通的學習機會,我們的社會一再要求男孩咬緊牙關先追求課業與功名,我們的社會明白要求男人不應示弱,但畢竟男孩們是活生生有情感需求的人啊!因不理解自身情感需求所外顯之憂傷、焦慮、憤怒,孤寂一人也沒有任何「求生工具」可以面對世間情感,所生「以愛之名」的暴力行爲,傷人與自傷一再重複,加害人年齡越來越輕,並且不分學歷

「男人真命苦」是譁衆取寵的推諉之詞,抑或男子漢爆肝揮汗的心聲? 臺北市長柯文哲曾於接受訪問時無奈地說自己是缺席的父親,而更多相信男子氣概應以豐厚薪水家人無憂來呈現的男性,在全球景氣不振、貧富差距激增的情形下,男性如不想一天工作16小時、有天突然「過勞死」而來不及與家人相處,還有其他選擇嗎?

我們還要再繼續忽略這個課題嗎?當堅強的男子漢,代價就是孤寂一人默默承受直到失去控制的那刻,而愛又豈能掌控呢?只要嚴苛的男女二分性別規範存在,這個問題就不可能解決。我們必須全面檢討性別規範中「男性神話」的迷思及其後果。第一,當男性無法符合社會期待時易有羞愧、焦慮或其他負面的身心感受。其次,要努力符合各項男子氣概的要求與社會期望,其過程殘酷且痛苦,並不具解放性。最後,就算成功取得所謂的男子氣概,很多男性氣質本身具毀滅傾向,會爲自己或旁人帶來傷害。

▲我們的社會從不正視男人的情感需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面對,以致一再發生「以愛之名」的暴力行爲,加害人年齡越來越輕,並且不分學歷。(圖/視覺中國授權提供)

當新的經濟和社會情況需要較多元的性別角色時,堅信狹義男子氣概定義的男性可能受到更大的傷害。即便不是要全面挑戰並解構所謂的男子氣概,我們也急需一個面對現實重塑男子氣概運動。婦女運動不是倡議平均分擔壓迫與屈辱的運動,而是企圖直視痛苦根源以尋求解決之道,首要之務爲理解苦痛的來源與性質。Pollack, W.S. & Levant, R.F.研究男子氣概的危機,發現男性角色社會化的過程及其伴隨成長的痛苦經驗,使感情上的親密對許多男性而言是困難的課題。女性也有相同問題,人們需要學習和權威、同儕、親密朋友相處共事。但是性別規範允許、鼓勵女性接受並肯認情感需求,對男性則否。霸權的男子氣概不鼓勵男性表露情感,也否認男性受傷可能,中斷原本自然的轉化過程,結果阻止了男性發展目前社會最需要的心理知識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手腕,扼殺了男性的自我發展進程。可想而知這樣的男性在面對人生必經的許多困境與衝突時,會不知所措,容易傷人與自傷。

性別再造?

目前臺灣社會主流對於男子氣概的理解仍十分狹隘,這樣的文化預設與條件阻撓了男孩們探索自我情感世界的機會。臺灣是否有機會重新思索主流男子氣概意涵的侷限?在性別平等運動的趨勢下,我們經常檢討阻礙女性獲取平等人生機會的因素,有時忘卻傳統文化規範要求的男子漢,也扼殺了許多成爲支持性別平等運度的潛在盟友。如果能重塑一個定義較開放而鬆動的男子氣概,發掘更多樣貌的男子圖像,不知道是否能稍緩目前駭人的男人圖像?

好文推薦

我想當孔劉的情人

陳宜倩/你聽過跨領域之性別研究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本文授權轉載自2017年10月27日《臺灣立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