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10分鐘1人中風!22種「好心食物」曝光了 營養師:可降膽固醇

▲想要預防中風,從日常的飲食做起很重要。(示意圖/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現代人喜歡精緻飲食,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使得年輕型中風發生率大大增加三金影帝吳朋奉,去年才奪下迷你劇集電視電影主角獎,日前卻因腦中風顱內出血過世,震驚外界醫師指出,臺灣每10分鐘就有一個人中風,發生率很高,然而想從根本預防中風,營養師推薦7大類好心食物」,可降膽固醇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鄔定宇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臺灣每10分鐘就有一個人中風,大概47分鐘就有一個人因爲中風而死亡,發生率其實非常高!目前將年輕型中風定義爲45歲以下發病的患者,過去這10幾年來,引起中風主要的危險因子血壓糖尿病,在年輕族羣中的佔比,從5%提高到10%,

年輕型中風病患個案數也幾乎雙倍成長!鄔定宇解釋,年輕中風患者,以出血性中風居多,佔了5~6成,其中很多與血管疾病有關,例如:靜脈畸形、血管瘤,甚至是動脈剝離,導致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中風;而老年人的中風,以缺血性居多,大部分是因血栓腫瘤引起血管堵塞造成腦梗塞

▲醫師指出,每7位中風患者,就有1位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圖/健康2.0提供,下同)

中風有「黃金救援3小時」,鄔定宇解釋所謂的「黃金救援時間」是針對缺血性中風來說,若是出血性中風,則必須要視部位、昏迷指數來判斷,昏迷指數7分以下就建議不開刀,因爲搶救回來不見得會醒,即使醒過來身體功能也會很差。目前中風搶救方式分爲「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然而坊間流傳偏方發作當下針扎手指,其實沒有根據,緊急送醫才正確。

想從根本預防中風,就要透過食療,讓心血管回春有彈性!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除了飲食要清淡少鹽,控制熱量及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險因子外,還可以均衡補充7大類「好心食物」,包括鯖魚、鮭魚秋刀魚黃豆毛豆黑豆黑芝麻杏仁核桃酪梨、苦茶油芹菜黑木耳海帶燕麥薏仁大蒜洋蔥、姜、黑巧克力、莓果和綠茶

宋明樺分析,這些好心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抗氧化物,而一些脆、軟、滑、黏的食物,都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達到降膽固醇及防止血液凝結的效果,預防心血管疾病。

▲營養師推薦7大類,共22樣護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