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十年動盪 陸走向集體領導

毛澤東(左)與江青(右)。(本報系資料照片

文革時期,毛澤東與紅衛兵合影 。(摘自大陸網站)

1949年出版的《新聞天地》雜誌封面爲毛澤東與江青合照。(中新社資料照片)

章伯鈞次女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右圖)書中,描述儲安平右派分子的人物故事。(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共建政以來重大政治運動

大陸建政70年,14億人口脫離貧困,已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但建政初期,「人民公社」「大躍進」等政策,曾經造成飢災;「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讓全民陷於父子夫妻相詰的恐懼,也因此確立了後來中共「集體領導」的體制。

大陸建國之初,百廢待舉,統計數字指出,當時東北的共產黨員90%以上不識字,因此各項施政推動頗爲困難。同時因爲共產黨兌現共同打敗國民黨的承諾,極力拉攏「民主黨派」共同執政,而很多民主人士共產主義將私人財產收歸公有的政策並不認同。

1956年4月 毛促整風運動

建政7年後,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鼓勵各界對共產黨施政提意見,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中央宣傳部跟着發動,但效果不彰;1957年4月底,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親自宴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再次提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共中央「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鼓勵全民對政府提出批評,大鳴大放,希望據此打倒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一副禮賢下士、虛心接受批評的模樣。

部分人士開始試探性發表指責共產黨的言論,獲得支持。之後各種批評陸續涌出,抨擊共產主義、一黨專政的不當,甚至有人提「輪流作莊」,意指各黨派可輪流執政。短短一個多月,風起雲涌,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反右運動 40到70萬人勞改

6月中旬起,毛澤東開始轉向,發文痛斥這些批評者別有居心,且大言不慚自己是在「引蛇出洞」。然後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只要曾批評過共產黨的,都被劃爲右派分子,其中當然以知識分子爲最。也因此鬧出極有名的「章羅同盟」案。

章伯鈞(1895~1969)曾留學德國,回國後任蔣介石北伐軍總司令部宣傳科長中山大學教授,後投入共產黨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之後離開共產黨創立中國民主同盟。建政後以民盟加入政治協商會議,獲邀擔任交通部長

章伯鈞對共產黨執政提出建言倡議更改政治制度建立「兩院制」。毛澤東翻臉後,章伯鈞被打爲頭號右派,同爲民盟主力的羅隆基陪榜。兩人被打爲企圖推翻共產黨統治的「章羅同盟」。反右之風瘋狂推動,曾對共產黨有意見的人,都被劃爲右派,估計有40到70萬人因此被送到工廠或農村勞動改造。

章伯鈞的女兒章貽和,後來以《往事並不如煙》爲題,查證過往寫了許多文章,集結成書,但中共對反右運動只承認曾經過度擴大化,對大部分右派人士予以「摘掉帽子」,至於毛澤東欽點的第一大右派章伯鈞,至今沒有平反。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在這場運動中失去人生方向,就此一蹶不振。

1965年春,毛澤東默許他的第四任太太江青,以批評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吳晗的《海瑞罷官歷史劇爲引,對舊文化思想展開批判。

文革紅衛兵 可怕的十年

緊接着,江青與其黨羽四人幫發動羣衆,由下而上在大陸各地造組織的反,名爲防止修正主義和資本主義復辟。各地成立「紅衛兵」組織,甚至自組黨委會奪地方黨部的權。

最高潮出現在毛澤東於天安門接見紅衛兵代表,各地紅衛兵於焉瘋狂,紛紛進京面聖。當時紅衛兵敢教日月換新天,爲了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把道路城市名稱都改成八一、衛紅衛東等名字,還有人企圖改綠燈紅燈走、綠燈停。

大量的「反革命分子」被揪出,紅衛兵可以任意侵入反革命者的家,查抄一切他們看不慣的文物。這段可怕的時期,簡稱文革,無數家庭因此破碎,上百萬人喪失性命或尊嚴。但中共至今不對文化大革命做評斷,逼不得已提到這段過程,稱「十年動盪」或「十年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