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有金智英!初二想回孃家遭夫暴打 爲育兒辭工作竟換來外遇
韓國文學暢銷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翻拍成同名電影,11月22日在臺灣上映後,如同在韓國社會裡引起的巨大回響,臺灣內部似乎也激起對女性的反思、以及長期存在社會中的性別框架。
臺灣和韓國同處於儒家文化圈,放眼東亞社會,對女性的拘束相信大家再也熟悉不過。小說作家趙南柱表示,女主角之所以是「金智英」,是因爲「金」是韓國人最普遍的姓氏,而「智英」是80年代韓國人最普遍取的女性名字,希望透過這部作品,來完整呈現女性在一生中最平凡的成長經歷。
相信喜愛韓國文學的讀者們,可能已經事先看過許多小說評論、或是影評,因此我希望在這則文章中,能透過分享小編成長經歷中家庭裡曾出現的兩個故事,來和小說、電影中的金智英比較!
臺灣其實和韓國社會一樣,傳統上比較「重男輕女」,我們家也不例外!在大家庭中,嫁進來的媳婦們所受的委屈、苦楚,其實是一般男人難以想見,而很悲慘的是,《金智英》裡描述的故事,如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媽媽一生中必定經歷過的委屈。
回想小編這24年的人生中,從小我們家就和阿嬤家緊緊綁在一起,雖然我和爸媽之後在我出生後4、5年後搬出去住,但和阿嬤家也僅是一條街的距離,每逢週末我們必須回阿嬤家一次。
《金智英》小說和電影中,都將金智英和丈夫鄭代賢返鄉(釜山)過中秋節的情節擺在開頭部分,是架起整個故事的重要橋段,也是最能引起女性共鳴的部分。
在小說和片中,金智英和丈夫開車回到位於釜山的婆家。在婆家裡,金智英只能跟着婆婆在廚房中醃泡菜、做鬆片、煎海鮮煎餅,看着忙到天翻地覆的自己,再看看客廳中逗着自己女兒玩的小姑、丈夫、公公,瞬間覺得只有他們纔是一家人...
於是金智英的女性長輩「附身」在金智英身上,抱怨道:「唉一古~親家母,其實我家智英每逢過節都忙到快生病了!」
「鄭女婿!你也是這樣,每逢過節就一直待在釜山,來我們家(妻子孃家)卻待一下子、拍拍屁股就走了。」
「只有你們家纔是一家人嗎?我們也有自己的家人啊,智英三姊弟除了過年過節能見面,平常連見一面都很困難呢!既然你家女兒能回到自己孃家,那麼也懇請放我們智英回家吧!」
看到這一段,小編不禁想到媽媽!媽媽的孃家位於宜蘭,雖然宜蘭風光秀麗,但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以前,由於臺北到宜蘭間的北宜公路路程兇險,幾乎是只有大年初二纔有回到外婆家的機會,因此小時候的我,總是很期待大年初二的到來...
阿嬤一共生了三男一女,我爸爸是長男、而姑姑則是忙內(老幺),算是阿嬤、爺爺最珍視的女兒,也因此在大年初二時,姑姑總是會回到阿嬤家拜年。
我同意每個女兒都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寶貝,然而在這天,阿嬤和爸爸卻總是要求媽媽能到阿嬤家幫忙煮飯、洗碗等家務,爲的就是姑姑回到孃家,能有媽媽當免費廚娘,而姑姑卻也總當作是應該的。
我媽媽的個性雖然柔弱,卻也總是較直、不懂得變通或視時機行動,還記得當年我媽當着全家人面前,向我爸抱怨,「不是說等到幾點就要回孃家?」(因爲北宜公路也容易塞車),當時愛面子的我爸瞬間惱羞成怒,當場大發雷霆,毆打我媽,從餐桌追到陽臺。
某一年過年也發生類似的事情,那時候姑姑甚至對着我爸用臺語說:「又不是什麼父母(指我外婆)...」
我媽媽是阿嬤家中的長媳,加上因爲阿嬤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另外兩個叔叔紛紛離婚,阿嬤家只剩我媽媽一個媳婦,所有媳婦該負責的重擔全落在我媽身上,也不禁令人憐憫、惋惜。
而小說和電影也同樣討論到金智英產後欲復職的問題!在劇情設定中,金智英是大型公關公司的員工,然而在結婚、生孩子後,金智英被迫放棄自己的職場、自己的夢想,在家中帶孩子,爲了家庭不禁犧牲自己、和社會隔離,加上產後憂鬱症以及生計問題,金智英不得不讓自己迴歸職場。
但迴歸職場總還是得以家庭、孩子作爲優先考量!因此金智英打算到麪包店當店員,時間一到就到店裡開店、結帳,雖然以時薪計、薪水微薄,但還是能簡單貼補家用,不讓自己的職場經歷出現空窗期。
...然而,這卻不是金智英「真正」想要做的工作!
小編的媽媽其實也和金智英有着相似的經歷,在和我爸交往時,是臺北市某知名電影院的員工,根據我媽的說法,當時電影院員工的薪水、福利還算不錯,只要生活節儉就能存下很多錢。然而在和我爸結婚、生下我後,爲了應付難纏又歪理一堆的阿嬤,我媽辭去了在電影院的工作。
根據我幼時恍惚的記憶,我媽在我上幼稚園後,找到了在工業區電子作業員的工作,薪水雖不多、工作又單調,卻能支撐起家庭裡一半的開銷。然而,這也成爲了我爸外遇的理由...
去年3月,我爸透過臉書搭上年輕時交往7年的初戀女友,兩人旋即死灰復燃、陷入不倫熱戀。當我爸向我媽攤牌時,他竟然對着我媽說:「她(指小三)的頭腦很聰明、懂得變通,現在在電子公司擔任主管,不像妳(指我媽)腦袋不懂變通,只能是一個電子作業員。」
一瞬間,我覺得世界非常不公平!原來爲了家庭犧牲奉獻、不得已的二度就業,換來的竟是這般結果!最後爸媽以離婚收場,阿嬤家終於連一個媳婦也不剩。在看完《金智英》電影后,不禁想着女性在婚後到底被逼迫承受着多少的不平等...
其實《82年生的金智英》,從來就不是女權主義者用來攻擊男性的電影,它只是如實呈現你我媽媽、姐姐、妹妹、妻子(女朋友)、外婆等從出生至死亡會面臨的困境、難題。同樣在東亞社會父權主義的體系下,受到壓迫的不單單僅限女性,男性也同樣被迫壓在性別框架底下,永無逃出的一日,男性被迫表現堅強、有淚不輕彈、服兵役等,其實這都是被迫施加在男性身上的枷鎖。
看完電影,也聽到周遭朋友說過,他承認金智英、乃至已婚女性真的得面對家庭(婆家)、社會上的壓迫;但步入婚姻、育兒,不就是女性在人生中所該做出的選擇嗎?
即使婚姻、育兒是人生中能憑着自身意志做出的選擇,但不代表因爲做出這些選擇,就得被迫承受社會上、家庭上不合理的待遇。尤其在臺灣、韓國很愛強調生育率創新低的社會裡,與其讓政府揮霍稅金、鼓勵國民「增產報國」,我們是否能先思考,如何才能消弭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打造性別友善的環境呢?
(以上圖片皆由車庫娛樂提供)
本文出自外稿作家:全民臺韓志我們是由臺灣人及韓國人所組成的獨立媒體團隊平臺,營運中文版之韓國消息,同時營運韓文版之臺灣消息獨立平臺《現在臺灣대만은 지금》。雖目前資金及團員人數不足,但爲了臺韓關係更加友好,本團隊以每天傳達雙方資訊爲宗旨。看更多請上【全民臺韓志】►看更多全民臺韓志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