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教授:50歲退休是勞動力的巨大浪費

社區服務需要5000萬大媽大嫂 延遲退休迫在眉睫

董登新

[我國未來97%的老年人必須依靠居家社區養老,因此,養老服務的質與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治理及社區服務的完善。]

衆所周知,一國“老年人”界定的唯一依據,就是法定退休年齡

由於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男女退休年齡均不低於65歲,因此,西方統一將65歲以上的人口稱爲“老年人”;而在中國,由於女工人退休年齡爲50歲,而男人的退休年齡爲60歲,因此,我們將60歲以上的人口稱爲“老年人”,但令人十分尷尬的是:我國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是50歲,女幹部是55歲,那麼,50歲退休的女工人,究竟算“中年人”,還是算“老年人”?

早上當你走在上班的路上,晚飯後當你在廣場上散步時,你總會不經意地發現到處都是廣場舞,人們習慣稱之爲“大媽”廣場舞,實際上應該叫“嫂子”廣場舞!她們太年輕了,她們的身姿舞步與節奏簡直太驚豔了!你不禁會問:50歲退休的女性算是“老年人”嗎?

50歲退休是勞動資源的巨大浪費

大家知道,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是“雙軌制”,分爲兩大體制:一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參保對象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及城鎮靈活就業人員;二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其參保對象是沒有加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部城鄉適齡勞工

(1)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爲2.78億人。他們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爲:男性60歲;女特種工45歲,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

(2)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爲5.08億人。他們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爲:男性60歲,女性60歲。

截至2016年底,我國兩類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人羣總計爲7.86億人,若按體制類型劃分,其中,城鎮職工參保人數佔比爲35%,城鄉居民參保人數佔比爲65%;若按法定退休年齡人羣劃分,在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86億人)中,約有83%的男女參保人是60歲退休,而只有作爲女性城鎮職工參保人,其退休年齡低於60歲(45歲、50歲、55歲),這一人羣佔比約爲17%。

因此,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7.86億參保人中,只有1.39億女性城鎮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低於60歲,而其他6.47億參保人的法定退休年齡則全部都是60歲。

也就是說,處在就業弱勢的女性“城鄉居民”需要年滿60歲才能退休,而具有就業優勢的女性“城鎮職工”卻可以50歲退休。很顯然,這是制度的不統一,也是勞動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中國老齡化加劇,延長退休年齡成爲必然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但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

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2.41億人,如果再加上50歲退休的女工人,這一被撫養人口的規模更大,這必將加大後代的撫養成本及社保繳費負擔,這就是所謂的“代際轉移負擔”;與此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我國年輕勞動力所佔比重不斷下降,勞動力的增長速度也同步下降,進而導致勞動力供給短缺,勞工成本上漲過快,無形之中增大了企業經營成本。

換句話說,上一代人退休越早,老年人規模越是壯觀,則下一代人的社保繳費負擔就會越沉重;同時,全體勞工退休越早,則勞動力供給就會越緊張,勞工成本就會上升越快,不利於企業發展、不利於社會進步。

那麼,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究竟應該確定多少歲爲合適?

很顯然,民衆對於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態度,許多網上調查都是多餘而無聊的,因爲99%的地球人都是反對延長退休年齡的,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這根本用不着調查,誰不願提前退休享受生活?這是人的天性使然,無可厚非。然而,作爲理性決策的政府,則必須全盤考慮社會養老負擔,長遠規劃勞動力供求均衡,尤其是隨着人口預期壽命及身體素質不斷提高,以及人們體力勞動的不斷減少,這使得逐漸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成爲歷史必然。

比方,早在1935年,美國就將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定爲65歲,1983年美國立法決定將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逐漸延長至67歲,目前美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爲66歲,到2027年將提高至67歲。更爲重要的是,美國法律明確規定:當僱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僱主不得強制要求僱員退休,但前提是僱員暫不辦理退休手續,暫不領取退休金,而且還要繼續繳納社保稅。

因爲美國實行的是彈性退休制度,比方,美國目前的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爲66歲,但它允許最早可在62歲申請提前退休,但退休金要比正常退休金扣減30%;與此同時,美國獎勵自主延遲退休,也就是說,如果你年滿66週歲不辦理退休手續,也不領取退休金,那麼等你將來實際退休時,就會提高退休金髮放水平,但這種獎勵最大退休年齡爲70歲,如果你70歲才辦理退休手續,那麼,你的退休金將比正常退休金要高出30%。因此,美國僱主不得強制要求僱員退休。

在中國,女特種工45歲可申請退休,女工人50歲必須退休,女幹部55歲必須退休。這是“中年”勞動力的巨大浪費。我國實行的是強制退休制度,不得提前退休,也不得延後退休,只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位就會強制要求你辦理退休手續,並開始領取退休金。因此,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後代的社保繳費負擔越來越沉重。

其實,在西方國家,隨着家庭勞動社會化專業化、職業化,許多家庭婦女已被解放出來,她們也有強烈的“社會勞動”的訴求。即便是年滿66週歲退休的美國老年人,他們參與志願者人數的比例也是各類人羣中最高的,他們在全年參與志願者服務的平均時間也是最長的,因爲退休不是等死。美國科學家實驗證明:能夠走出戶外經常參與社會服務的老年人,平均壽命可以延長10歲。這大概正是老年人“被需要”的社會價值體現,也是“夕陽紅”的一種心理需求與行動表達。

在全美CEO薪酬百強排行榜中,絕大多數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幾乎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還有一位董事90多歲!特朗普(男)與希拉里(女)兩位“老人”參加競選美國總統時,恰好都是70歲。

日本現行《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規定,對於有工作意願的人,原則上把65歲定爲“繼續僱用年齡”。日本政府最近決定修改該法律,逐步把年齡上限提高至70歲。首先將把維持僱用員工至70歲定爲企業的“努力目標”。自2019年度起,政府還將對積極僱用老年人的企業提供支援。在此基礎上,2019年以後將討論修改《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允許工作到70歲。

2018年9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將會實施3年大改革,將日本打造爲“終身不退休社會”。

2018年6月14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政府會議上發佈退休年齡改革方案,男性退休年齡從60歲推遲至65歲,延長5年;女性從55歲推遲至63歲,延長8年。延長退休年齡的實施將經歷很長的過渡期,計劃2019年開始該進程,以便分別在2028年和2034年逐步實現男性65歲和女性63歲退休。

97%老年人依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異常短缺

事實上,中國延長法定退休年齡也已迫在眉睫。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2.4億人,而養老服務供給卻異常短缺。按照官方口徑,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模式爲“9073”,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主要是失智失能老人)在養老院養老。

也就是說,我國未來97%的老年人必須依靠居家社區養老,因此,養老服務的質與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治理及社區服務的完善。目前我國社區服務空虛,尤其是缺少專業化的社工社會工作者)、社會化的義工(志願者),以及職業化的家庭工人(家庭護理家政鐘點工),這一缺口至少需要5000萬大嫂和大媽介入填補。

如果將我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統一至60歲,那麼,首先有利於制度公平,讓城市女性與農村女性一樣在法定退休年齡上實現制度平等;其次,可以新增50歲至59歲的城鎮女勞動力大約5000萬人,她們只需要通過職業化資質培訓,這些大嫂、大媽就可以作爲專業而熟練的“家庭工人”,直接進入社區服務及養老服務崗位,獲取不菲的高附加值工資。當然,這樣的專業上崗有別於草臺班子的“家政工”,她們將是專業的“護工”、“護理”或家庭工人。很顯然,家政工不再是農民女工的專利,它必須專業升級、職業換代,並使家庭工人真正成爲一種體面而受人尊敬的職業。

傳統地,中國大媽退休後大多淪爲自家保姆、封閉在家中,卻不能作爲社會資源爲社會共享,這也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專業人做專業事,如果有大批專業化的中國大媽介入社區服務和社區養老,那麼,家庭老人的護理和照料,就會由社會化、職業化、專業化的家庭工人來承擔,而不必由家人辭職或請假在家侍候。

這既是勞動力的節約與利用,也是專業化的社會分工,更是家庭婦女被解放出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這將極大提升社會經濟活力及公民參與意識,將被動養老變成社會資源。事實上,養老並不是被動的“生命倒計時”,更不是單純地等待社會救濟和幫助,服務人、幫助人也是一種幸福和體面。

(作者系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