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季報2勢力

臺股近期陷入量縮震盪整理格局,進入後520時期,實質基本面重於空泛題材,營運穩定的績優股,與由虧轉盈或營益率大跳升的成長股,是盤面上最重要兩大穩定軍心勢力

【文/黃俊超

五二○新舊總統交接,縱然對於政治經濟來說,沉痾窠臼不可能一朝一夕根除,短期內恐也不容易出現太大的改變,不過新人新氣象,選舉結果的改朝換代,代表着人民期待政治新局可以挽救沉淪的臺灣經濟,而對於股市來說,也盼望着總體經濟、政策、稅制等各個面向,能夠更加健全市場發展。

反彈受制於量能萎縮

經過逾八○○點的拉回之後,臺股近期陷入無量震盪格局,成交量的低迷代表着市場對於未來展望信心不足,利空反應大過利多,盤面上缺乏主流族羣領軍,只剩下零星個股試圖尋找出路,而今年前四個月的營運表現,是股價調整的重要依據,可概分爲業績穩定、逆勢成長的白馬,與進步明確甚至由虧轉盈的黑馬兩大勢力。

第一財報出爐,整體而言獲利表現並不優,不僅是較去年第四季衰退九.二%,且已是連續三季衰退,更糟糕的是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達到二六%,也是近三年多來季度獲利的低點,包含臺積電內蘋果供應鏈表現不佳是主因大立光雖仍坐穩EPS王座,不過卻較去年同期衰退逾一七%。

近幾個月不論是進出口外銷訂單等總體經濟數據,都還沒有看到正式止跌翻揚的跡象,因此,對於第二季財報的展望一般預料仍難好轉,最主要的因素仍是電子類股的營運表現相對弱勢,雖然五窮六絕的傳統淡季在預期之內,指數也拉回到八○○○點附近,然而在量能不彰的狀況下,波段低點恐尚未真正浮現。

不過,在國際股市暫時西線無戰事之下,技術指標又已來到相對低點,指數與中長期均線乖離也有縮小的空間;換句話說,短線上或有機會在八○○○點的整數關卡出現反彈,不過由於量能低迷,加上均線持續向下彎,空方格局恐僅暫歇而非結束,反彈就只是反彈,操作上依舊必須嚴格進行風險與持股成數管控

財報表現佳 股價有撐

不論是短線搶反彈,抑或是長線上績優或息利股的逢低佈局,第一步都建議由基本面角度着手可望相對安全。熱騰騰的第一季財報與前四個月營收,是當前操作重要的參考依據,選股可先從獲利與營益率的絕對、相對數字表現,作爲最基本的門檻,接着再透過技術或籌碼面等,依照投資人本身主觀進行刪去法。

新臺幣第一季明顯升值,對於以出口爲主的臺灣廠商來說,帳面上匯兌損失相當正常,雖然依舊會牽動股價表現,不過這也只會是短期的現象。然而,在檢視財報的過程中,若要真實地看到營運的本質變化,營益率將是當中重要的參考依據,若能夠在逆境繳出穩定甚至成長的營益率與獲利,更加難能可貴。

投資除了重視高成長性之外,高穩定性也是重要的一環,附表爲連續五季營益率都超過一五%,以獲利優於去年且前四個月營收成長爲基準。除此之外,包含首季每股稅後純益超過二元的白馬股、營益率大幅跳升的轉機股,與大跌過後的低本益比個股三大族羣(詳見後文),當中都有不少值得納入選股名單的好公司。(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8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