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品牌出頭天 農產品加工取證更便利

小農品牌出頭天 產品加工取證更便利(圖/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

臺灣特色作物及農產品種類多元,但是,農民從事初級加工多屬小型、簡易樣態,不易取得工廠登記證農委會爲協助農民突破困境,2020年起建立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制度,並提供全方位的輔導措施,並已在全國輔導15家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效力等同工廠登記證,其中北部地區佔7家。

農糧署北區分署指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之安全衛生管理比照食品廠等級,其作業場所需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除此之外,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開設教育訓練課程,並於各農業改良試驗場所建置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及設置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窗口,同時組成專家輔導團隊,經由現場訪視、協助改善場區動線、作業環境及建立品保制度。

北區分署說明,農民要申請工廠登記證不容易,爲創造地方特色、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確保農民收益並串連農業生產(一級)、農產加工(二級)到直銷(三級),推動六級化產業,目前輔導轄內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已有7家取得登記證,結合在地特色產業包括有新北市石門阿里磅紅茶三峽碧螺春綠茶桃園平鎮青仁黑豆、桃園楊梅2號仙草新竹竹東洛神葵及苗栗公館紅棗,將在地小農品牌加值升級,結合食農教育及農場體驗等多元行銷策略,推廣給更多消費者知道。

北區分署長王安石進一步說明,民衆關注食品安全議題,逐漸形成信賴手作、天然、無添加」的小農加工品,產品來源安全可追溯,在政府完善的制度輔導及把關下,有心投入加工量產的農民,符合3章1Q可溯源農產品及公告的加工方式品項,在合法的農地上建置農糧產品加工室,通過課程培訓後,即能向所在地縣市政府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