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地理老師杜建文點評高考地理北京卷:難度不變 比較穩定

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科目考試已經結束,今年,地理科目的特點是什麼?考察哪些核心素養?如何複習積累?新東方地理老師建文做客本站教育直播間,點評高考地理(北京卷)。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回來關注我們的高考解析,接下來給我們同學們介紹的是今天壓軸的老師來自新東方地理老師杜建文老師,歡迎杜老師,請您跟網友們、考生們打一個招呼。

杜建文:本站的網友們大家好,我來自新東方的地理老師杜建文。

主持人:經歷了這幾天的高考,對於同學們來說也是經歷了人生中一次大考,接下來要解析的地理您帶了這麼多學生,考完以後有沒有給到您什麼樣的反饋?

杜建文:從學生這邊反饋來看,今年地理難度並不是特別大,像考試的題型、方式和區域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題型結構和往年基本一致,選擇題15道,綜合題5道,整體考察範圍圍繞着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區域範圍內,重點考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三部分知識。而背後的核心是地理四大核心素養: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區位認知、人地協調觀,人地協調觀是這次考察的側重點,有學生提到過考察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還考察了蒙古土地荒漠化問題。整體來看試卷從難度來看並不是特別大,題型結構比較穩定,對大家來說地理作爲最後一科算是很好的收官。

主持人:如果題目比較簡單的話,相信同學們也能夠把這幾年的積澱更好地抒發出來。您剛剛也提到今年整體的特點,您覺得從題目上來講的話,相當於去年或者相當於往年有沒有比較突出或者是新穎一點的題目?

杜建文:今年相對來說更爲突出的還是在考察地理三大方面,第一方面,地理更多是以圖形圖片爲呈現的,幾乎每一道題都搭配圖片,可能會涉及到景觀圖、經緯網圖、原理示意圖、衛星圖等等,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學會從這些圖片當中快速歸納總結出跟我們考點相關的,並將這些考點落實應用到習題上,包括答題模板的呈現。整體來看,第一方面對於圖片信息的處理能力要求是在逐步提升的。

第二層面,在審題分析上對學生有要求,北京新高考地理中,綜合題有5道,涉及到14小問,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把這14個小問涉及的一系列題幹信息以及材料信息、圖片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對應到準確的知識點,用精準的語言,言簡意賅表達出來,所以對學生分析總結能力要求更高。這方面能力的訓練是學生後期在考試當中,包括練習當中需要注意提升的方面。

第三方面,在現在考試當中出現一種新題型,去年也出現過,在孩子以往過程當中幾乎接觸很少的,叫做繪圖題,大家對於圖片加工處理會比較吃力,不過今年還好,今年遇到的題是折線圖,折線圖在模考當中或者平時當中有接觸過,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那麼吃力,發揮也還不錯,只要掌握好對應的繪圖技巧,認真細緻把該表達的數據和一些關鍵橫座標縱座標的信息繪製完整就可以。

主持人:剛剛和我們聊,我也回想起來當時考地理的感受,政治寫一大篇,歷史寫一大篇,不一定得多少分,但是地理是言簡意賅幾個字就可以把知識點採到了。您剛剛說到圖,對於地理來說圖非常重要,對於圖片的信息讀取也好,我們輸出也好知識點也好,對大家來說掌握圖的技能在日常學習當中如何提升呢?

杜建文:對圖片信息獲取的關鍵是我們積累的知識點,比如我們在學習最開始的時候有大量的光照圖,光照圖涉及到經緯網圖在地球上的呈現,可以說難倒一大片學生,經常學生東西南北分不清,北極南極分不清,尤其在方向判斷上更爲吃力,而光照圖經常所涉及,所以大家在平時學習中就應該關注好知識點所對應的圖像之間的轉換能力。比如現在提起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這種情況下是北極圈及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以南出現極夜,很多情況下學生一旦看到這個圖,能把對應的時間信息加工出來,整體是一個非常流暢的過程。所以要將熟悉的圖儘快把地理知識提取出來。

還有氣候類型、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原理,包括水循環原理,在學生繪圖當中經常犯難的。還有植被景觀、區域判斷,之前考過類似於南嶺的自然帶,這是去年高考出現的,也是作爲一個小的細節去考察的,所以說到圖,歸根到底會迴歸到課本上,只不過圖形出現的形式和考察的內容會有一些變化,先把基礎打紮實,當看到這種圖像信息以後,能夠快速將它和知識點建立某種聯繫,這是考察反應能力和靈活分析的過程。

主持人:如果大家學完以後還沒有辦法快速反應這個圖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大家不夠紮實還是重複次數不夠多嗎?

杜建文:其實大家聽都聽得懂,關鍵是看後期的複習,因爲平時教學中也有大量情況的出現,比如考前剛講過一個問題,第二天考試學生就說忘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準備筆記本,比如我們學自然帶過程當中涉及到山地自然帶譜圖,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會隨着海拔的升高、水熱條件發生變化,導致植被類型發生變化。植被類型發生變化是有規律的,包括一些水分的變化,包括一些熱量的變化,甚至在部分地區會存在一些差異,像乞力馬扎羅山、阿爾卑斯山、珠穆朗瑪峰,還有天山主峰博格達峰,目的就是爲了讓他有更直觀的聯繫,比如剛纔提到的乞力馬扎羅山的海拔5895m,這組數據在我們解題的時候,看到這種圖能立刻聯繫到乞力馬扎羅山。

主持人:您剛剛提的不管在學習圖的過程當中跟知識相結合,看到知識想到圖,看到圖提取到知識,剛纔也提到大家要熟知這個圖的過程,您會覺得同學們自己就會這些訣竅,大家日常學習過程當中多去畫畫圖會效果嗎?

杜建文:很多情況下我們給學生講到風向判斷,看到氣旋反氣旋的風向,學生是能夠理解的順時針、逆指針,但是讓他自己繪製呈現的時候會出現風向拐彎的細節,包括向左偏向右偏會忽略掉,我們學習過程當中,雖然一些資料會畫出來,但是那是它告訴我們,並不是我們藉助知識點去推理。有時候我們學習知識點的時候,往往是能理解,但是如果自己輸出將它繪製出來確實有些困難,所以這方面最少多練幾遍,讓你切切實實理解這個題的過程,理解這個原理,這纔是一個核心。

主持人:另外關於地理學科對於同學們核心素養的要求,您覺得對於同學們來說,大家怎麼樣去理解地理……

杜建文:說到核心素養,大家可能覺得核心素養太深奧了,前期對地理比較感興趣是一個事實,像自然旅遊風光、地貌怎麼形成的,還有景觀,大家都有濃烈的興趣。往往回歸到課本考點的時候,做題的時候,就覺得爲什麼不讓我欣賞美景,非讓我做題呢?覺得地理有點殘酷。其實我們在學到一些知識應用,就是把知識點不斷鞏固深化。我們說地理的核心素養第一個層面是地理實踐力,這個關鍵是進行全面細緻的審題分析,包括圖例,各類數據的特徵、定位,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今年考察東南歐斯洛文尼亞這個國家,去年考察奧地利,再早之前考察其他一些國家,都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區域,關鍵還是分析圖中信息,將和它的知識點進行聯繫,這就是很好的聯繫過程。

第二個層面是綜合思維,說到綜合思維,關鍵還是要看思維的聯繫能力,靈活程度,我們研究某種區域的生態問題有一些自然因素,也有一些人文背景,自然因素和人文背景之間相互聯繫纔是我們得出區域深層問題產生的根源,我們從這些原因分析角度,纔去解讀出來生態問題的治理措施,這個過程中就是我們將自然、人文以及區域三者結合的過程,這叫綜合思維。綜合思維如果再細化的話,比如我們學習過地形對氣候產生影響,反過來氣候也可能會改變地形,彼此之間各要素相互影響的機制,從專業知識來看其實就是整體性思維,整體性思維也就是綜合思維的縮影。

第三個層面是區域的認知,我們對一個區域的認知也要進行全面的認知。

最後是人地協調觀,這是近年考察比較偏重要的,因爲地理不僅僅是觀察地理、總結地理,更多是要將地理人地協調觀的實踐經驗指導未來的生產生活。比如今年考察北京動物園,北京動物園以前是作爲服裝批發市場,經常因爲早上進貨賣貨導致一些人口流動,進而導致這個地區交通壓力較大,而我們想,在三環中間有一個大型的批發市場跟這個城市景觀不相契合,包括對這個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多少有些不適應,所以需要進行遷移,這麼一個知識,我們通過研究它,就可以得出人地協調的思維。

主持人:地理老師把剛剛所提到的素養展開給大家分析的一下,我相信掌握這些素養對學生學好地理這個題目非常重要的,圖也好,綜合聯繫能力也好,如果大家瞭解了綜合素養之後,能夠有準備去進行復習,相信能夠有更好的效果,最後還有一點時間,想問問您給到準高三的學生學地理有什麼樣的建議

杜建文:準高三首先不要害怕,也不要覺得有壓力,在心態上要調整好,一輪複習肯定是節奏非常快,千萬不要放棄,哪怕會有一些漏洞,哪怕有一些沒有跟上的地方也要及時補救起來,這是非常關鍵的。

主持人:伴隨您剛剛給到大家的囑託,今年整個對於高考試卷的解析也是告一段落了,明年高盛給大家一些提示和啓示,也希望給大家能夠藉助我們的直播能夠獲取信息。今天您是壓軸的老師,也想請杜老師有什麼樣的寄予給畢業生

杜建文:對於畢業生,雖然高中生涯可能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學習生涯遠遠沒有停止,所以一定要堅持不斷去學習,不斷髮展自己,讓自己的閱歷包括視野變得更開闊。

主持人:讓自己的閱歷和視野變得更開闊,一段旅程的結束意味着新徵程的開始,也希望大家能夠在未來新的征程上繼續高三奮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夠在未來開出更加成功的花朵。

本期直播到此結束,感謝所有新東方的老師們對我們的支持,也感謝督老師,同時也感謝各位朋友們的收看,我們明年再見,感謝大家!明年再見!

杜建文:明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