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歷史老師郭曉慧點評高考歷史北京卷:關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培養家國情懷

2021年北京高考歷史科目考試已經結束,今年,歷史的特點是什麼?考察哪些核心素養?如何複習積累?新東方歷史老師郭曉慧做客本站教育直播間,點評高考歷史(北京卷)。

主持人:各位大家好,歡迎收看2021全國高考大直播,我是主持人丹丹。今天伴隨着最後一天考試的結束,全國的高考也就落下帷幕。對於今天高三學子來說將迎來一個美好的長長的假期,而對於準高考的同學們來說,意味着大家開始會爲高考做準備,考試結束了,我們的解析還沒有結束,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在節目當中邀請到新東方歷史老師郭曉慧老師來到我們節目當中,也請郭老師和我們的朋友們打個招呼。

郭曉慧:大家好,我是新東方歷史老師郭曉慧,非常高興爲大家做解析的分享。

主持人:新東方的老師們都是學子滿天下,所以首先想問問您,同學們考完以後有沒有給到您反饋?

郭曉慧:這個是有的,對不少學生來說是最後一天的考試,還是非常激動的。很多學生考完試向我反饋第一個問題是“老師,我覺得考的內容非常寬泛、開放,比如說我一輪複習,二輪複習背了很多東西時間地點事件非常清晰,但是考試的時候沒有直接考查,更多是開放式的,比如談談你的認識、評析這個問題等”。學生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需要能夠用自己零散的知識組建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去回答。舉個例子,我們要把一個事件說清楚,這個事件什麼時間發生的,有什麼故事,如果說的沒有邏輯,聽衆是聽不明白的。

所以要把來龍去脈說清楚,首先講清楚背景,發生時間,發生地點,有什麼樣的歷史;其次再說清楚過程,這裡有什麼樣的人蔘與,發生什麼樣的事;最後再說這件事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即便是非常開放的題目,通過背景、過程、影響三個元素,它也能夠說得非常清楚,說得非常完整,也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主持人:原來只考知識點的時間段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到了像您剛剛說的,我們需要有一個條理,並且把我們所學到的歷史知識,用自己的方式在事件上把最精準的內容呈現出來,看來您教的同學們大家對歷史還是有熱情的。也想借您剛剛說到的這些內容跟廣大朋友們分享一下,今年曆史的試卷整體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

郭曉慧:從同學們的反饋當中,可以發現一些線索,今年考題非常關注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多多多少有這樣的疑惑,學歷史是爲了什麼。我覺得學歷史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我們看到很多戰爭,有奮戰、犧牲等詞彙,這些詞彙不足以形容他們的付出,當下幸福的現狀,是當初的先輩們用他們的努力、汗水甚至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學歷史應該對這些歷史上的人物,我們的先輩保持尊重,並且要珍惜當下的環境,並且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這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這個在各個科目當中有所呈現,比如高考語文的作業,甚至一些文章都通過這樣的方式考查同學們是否在高中學習過程當中已經關注到大的時代背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家國情懷,這樣的素養對廣大學生來說如果很清晰知道高考究竟考的的是什麼,也可以更好地做準備。既然說到素養,也請郭老師展開分享一下,您剛剛說的家國情懷,對於同學們的素養上還有其他維度的要求嗎?

郭曉慧:有很多,也是對未來考生們的建議。比如學歷史更多看到的是現象表象,每個表象背後它的邏輯和線索,我們要找到這種分析現狀的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時空觀念,每個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下發生的,他所處的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這個事情的走向,如果從當下來看可能不理解歷史情景裡的人爲什麼這麼做或者那麼做。但是如果能夠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會發現大家的環境不一樣,大家的立場不一樣,做出的選擇不一樣,所以對於對高一高二來說要要注重史實基本的積累。

其次要注意第二步,就是歷史的解釋,我們看到這個現象,要分析這個現象背後是什麼,比如80年代、90年代有的人下海發家致富了,覺得這個人真聰明,積攢了很多財富,但是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比如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政策的放寬,所以纔給了這些人有下海的可能性,所以要看錶象背後是什麼,是歷史的大背景。

同樣的道理放在當下,我們看到國家很多強大,各個方面、各行各業繁榮興盛,背後是國家的大力支持,正因爲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所以纔有現在的一切,所以我們要通過表象看到歷史背後的東西。

主持人:以史爲鑑,如果歷史學得好的同學,我相信他們的內心是比較宏大的,因爲他所關照着時空的觀念,包括關照縱向的時長,和只關注現在的時代是不一樣的,如果大家能夠有這樣的觀念,確實能夠更好地學習歷史,也能夠更好地生活。您剛剛說的時空觀念,另外剛剛郭老師說現在對於史料的關注,史料方面的考察也是比較多的是吧?

郭曉慧:對,我們剛開始學歷史的時候,放在十多年前,感覺那時候我們背一背就差不多了,如果光是靠背的話,這個學科的意義不是特別大,現在的方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注重素養,其中關於一些內容的考查會更加側重於理論,這也是很好的方向,這個學科有了更多的活力。比如說史料,比如我們看到很多東西,比如出土的文物,還有很多文獻中國是有非常良好的、悠久歷史傳承的國家,但是我們查這些文獻之後要分析是不是每個人記錄的都是絕對正確的。比如冷戰時期,這個事情本身已經發生了,它是既定的事實,但是每個人對它的看法不一樣,所以留下來的史料,分析後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未來要通過材料理解歷史人物的意圖和立場。

主持人:既然說到對同學們素養的要求,剛剛郭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在不斷提醒大家如何養成和如何去做,去博物館可以關照這樣的史料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如果想培養同學們在這方面的素養,日常有什麼樣的方式,或者在學習當中有什麼樣的方式能提升呢?

郭曉慧:我經常跟語文老師有一些交流,有一句話是文史不分家,比如有些話讀不懂,學生們就放棄了,其實不能怪孩子,因爲就是離他生活比較遠的情況,所以要考慮這一句話讀不懂,是不是其中某個詞能讀懂,某個詞能讀懂,是不是某個字能讀懂,這個材料纔得到最接近於正確解釋的內容,這是很重要的方面。另外學校組織一些課外的活動,或者給我們一些書籍,甚至教材出現的史料,都是可以作爲認真閱讀的文本來提高我們的史料閱讀的能力,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主持人:還是在日積月累點滴當中,除了剛剛提到的這些素養之外,郭老師,能不能再給我們說說還有什麼其他的素養是學習歷史很重要的?

郭曉慧: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史觀,研究歷史有不同的史觀,解讀是不一樣的。比如鴉片戰爭,從民族史觀、唯物史觀的角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入侵,比如列強的商品輸出,侵犯中國主權的完整。如果換一種角度思考,換一種史觀分析,從全球史觀角度來說,也是中國融入世界的一種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是帶有侵略性質的,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史觀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我們要有秉承一種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單獨記憶仇恨或者怎麼樣,我們學過去的歷史,目的是吸取經驗教訓,讓自己的國家更富強,讓我們的民族更加獨立,然後纔去考慮我們去做的事情,明確自己的目標。

主持人:學習歷史確實有一些人有誤區,您能否說一說這種誤區是什麼?

郭曉慧:每年學生的問題或者做的題目,我整理有一個錯題本,現在已經8萬多字了,讓我感覺收穫非常多,可能作爲老師,更多是我想讓你知道什麼,我想讓你瞭解什麼,這是重要的,你需要去記憶。但是回過頭,學生不懂的可能跟你想象的並不是一樣的東西,我們要以學生爲中心去組織教學,學生的問題是非常千奇百怪的,比如有學生會覺得老師這個東西非黑即白,不是這個一定是那個,我們真正分析問題並不是要過分的關注對與錯,更多考慮的是從不同角度怎麼解讀這個現象,未來處理一個事情的時候,比如朋友之間鬧點矛盾,你是站在這個人的立場,站在那個人的立場,或者站在全班的立場,或者站在全校的立場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養成從不同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你的生活非常有條理性,而且你說話是非常有邏輯的。

主持人:相當於您自己教學的大數據,大數據容納了奇奇怪怪的問題,也有一些共性的問題,這些共性的問題對未來同學們有更大的幫助,說到這裡,最後還是請老師給一些學習歷史的建議,大家在學習歷史上如何去學習呢?

郭曉慧:同學們在高一的時候更加註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高一里該記憶的東西要掌握好,因爲這裡是未來分析和解釋歷史現象的基礎,所以在高一一定要打好基礎。

在高二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掌握一些基本的史料分析方法,如何將這些浩瀚的歷史、繁雜的事件做一個有效的梳理或者知識樹的處理等。比如我們學習內容的時候,要更加明白你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是爲了什麼,是掌握歷史思考的思維,是爲了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舉個例子,有同學反饋今年有涉及到到漢代的大一統的思想背景,談到北魏的相關歷史,對於當下的國家統一大業、民族交融發展也有很多啓發。

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學習這些東西背後的理論和邏輯是什麼,在高一講基礎,在高二講邏輯和理論,在高考的時候把邏輯和基礎進行梳理。

現象這個東西是層出不窮的,每年的考查題目沒有重複過,但是歷史的事實變過嗎?其實沒有變過,所以你只要掌握基本的史實和歷史分析的方法,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主持人:非常感謝郭老師給我們分享了,特別提醒大家注重基礎,高二注重思維,也希望大家在學習各個當中,及早紮根於頭腦之中,這樣在學習的時候纔能有目的地進行學習,並且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科分析,時間非常短暫,所以能說的內容也是密比有限,期待大家關注郭老師的講解,接下來爲同學們帶來生物這一課的解析,希望大家時刻關注。

最後請郭老師對已經考完的同學們或者高三同學們有什麼樣的祝福和寄語嗎?

郭曉慧:對於咱們高一高二的同學,在學習歷史方面,還是希望大家在掌握史實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也希望咱們畢業的同學,能夠砥礪前行,爲往聖繼絕學,以史爲鑑,爲萬世開太平。

主持人:非常感謝郭老師,果然是學歷史的,請各位朋友不要走開,稍候我們繼續關注生物科目的解析,稍候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