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從古典走向後現代 老店保留人情味

媽媽說:「家就在這裡,自己做的東西能與客人分享,讓她心滿意足」。(潘文琦提供)

小巷子豆花老闆曾子晉說,生活有老鄰居陪伴,還是很有人情味

東海藝術街的藝品店咖啡廳人文藝術特色店家林立,最早坐落於此的「潘媽媽的店」等老店家矗立街頭20多年,店家第二代對藝術街有着濃厚感情。85歲高齡的潘媽媽常說:「手作能與客人分享,我心滿意足。」;「小巷子豆花」年輕老闆曾子晉也說,生活有老鄰居陪伴,很有人情味。

手作藝品店「潘媽媽的店」是第一批進駐藝術街商圈的店家,店面已由女兒潘文琦接手,更名爲「潘潘喜歡」。雖然高齡85歲,潘媽媽仍常到店裡走動看頭看尾,街坊熟客稱她爲「大潘」、潘文琦則是「小潘」。潘媽媽常說,「家就在這裡,自己做的東西能與客人分享,就讓我心滿意足。」

「不管藝術街是繁華或是沒落,都很有味道!」從小在藝術街長大的潘文琦,對藝術充滿感情與回憶。她說,10年前考量媽媽年紀大了,她放棄上班族身分接手經營,這條小小的商店步道,不管走過什麼階段樣貌都是懷舊的氣息、悠閒的步調,呈現特殊美感

「這間是我們母女的店。」潘文琦說,目前網路消費行爲衝擊實體店面經營,藝術街面臨新舊店面交替的轉折階段,所以店家要保留自己風格,但也需要改變,才能脫胎換骨,她從媽媽的新古典風走出自己後現代的特色。

「小巷子豆花」老闆曾子晉今年36歲,父親早年在藝術街開家飾店。他說,藝術街社區適合生活,附近也有相當多人口,所以他學習豆花傳統制作、配料手作熬煮技術,回到藝術街做生意,轉眼開店已7年,現在還有分店

曾子晉說,藝術街商圈與其他商圈不同,仍保有濃厚人情味,作息步調比較緩慢,很多老鄰居都還留住,街坊鄰居還是保持良好互動,「這是最棒的生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