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振發手繪傳奇 李安夢想發源地

顏振發畫電影看板半世紀,至今畫筆仍停不下來。圖爲他筆下姜大衛李菁。(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外媒體報導、推波助瀾下,臺南全美戲院的電影看板繪師顏振發,以及全美戲院外仍然高掛的手繪電影看板景象,成爲重要的文化景點。不過全美戲院值得一提之處不只是保存了早期手繪電影看板的文化,或曾經是國際名導李安夢想發源地,這間臺南在地影迷心目中重要的二輪戲院,擁有獨棟的戲院配置,也保存了相當多的電影文物,可說是臺灣戲院歷史縮影

在《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書中,除了回顧臺灣開墾史第一個水源頭「大井頭」一帶發展史,也詳述全美戲院從1950年「全成第一戲院」開業70年來發展的故事。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本書作者王振愷在書中表示,在這個大戲院紛紛熄燈的時代,「期待未來這間老戲院將持續觀衆開着大門。」

全美戲院最早源自1950年代臺南富商政要歐雲明永福路投資興建的「全成第一戲院」,與大全成戲院和小全成戲院成爲「全成戲院系統」。後來歐雲明在1969年將全成第一戲院交給妹妹仙桃妹婿吳義垣經營,歐仙桃本來就經營「新全美百貨店」,吳家接手戲院後,改名爲「全美戲院」誠心營業

在1960、1970年代的臺南中區西區,當年戲院林立全盛時期有「電影裡」之稱,與位於臺北西門町的「電影街」相互輝映。不過在70年代初期,臺南的戲院數量除了已經飽和,還要面對黑白電視興起的競爭。全美一開始十分辛苦,搶不到首輪電影可播,一年後轉型爲二輪戲院,才迎來全美的盛世

直到千禧年,「電影裡」的戲院面臨網路時代的新娛樂衝擊,加上連鎖影城興起,老戲院面臨一波倒閉潮。全美戲院積極投入文創轉型,電影看板就是其中一環。王振愷在書中寫到,基於對老畫師情感,吳家決定不用大圖輸出,繼續讓師傅手繪電影看板,甚至將手繪電影看板製作入場券明信片,變成紀念品。如今大家熟悉的顏振發師傅,正是吳家經營全美后的第六代手繪電影看板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