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務工者返鄉創業 成爲鄉村振興生力軍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龐慧敏 通訊員 蔣少萱 實習生 何婉媚

閱讀提示

進軍網絡平臺,走上電商之路,帶動鄉親脫貧……如今越來越多務工者返鄉,成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他們認爲,返鄉創業雖然看起來沒那麼光鮮,但卻可以讓鄉親們真正受益,“鄉村振興是大趨勢,希望我們的堅持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希望。”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蘇博村的韋小利藉助政府政策,招收當地數十名村民做車間工,在家鄉開辦皮具廠,打造推廣自己註冊的品牌,進軍網絡平臺,走電商路,返鄉創業一步步帶動家鄉扶貧。一名女車工日前告訴記者,自己的老公在廣州打工,現在也準備回來,一起到這裡做工,“一家人在一起,幸福感最強”。

馬山縣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想做的就是“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推動扶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務工者開始返鄉創業,帶來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成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辭職返鄉創業

天峨縣直播賣貨農產品提供了更廣闊的銷路李祥勝作爲當地名氣較大的網紅之一,成爲許多老鄉喜笑相迎的對象。而他決定返鄉創業時,卻幾乎沒有人看好。

2015年,出於把家鄉農產品賣得更好的初心,李祥勝決定從醫生的崗位上辭職返鄉創業。

家人強烈的反對聲隨之而來,“爲什麼要放棄那麼安逸的工作,那你之前還不如不讀書,直接在家務農就可以了。”但倔強的李祥勝相信農村大有可爲,毅然返鄉,成爲了縣裡第一批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創業之初,由於缺少資源、人脈、名氣和實力,他吃了不少苦頭。“很多老鄉不相信我們,因爲沒有聽過什麼叫互聯網銷售。前兩年我們賣出去的也不多,處於比較尷尬的處境,最艱難的時候泡麪都吃不起。”李祥勝感慨,“不過我相信慢慢會做大的,至少一天比一天進步。”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將富樂村賴園園返鄉電商創業,一心只爲把金桔賣好。對她來說,努力改變融安金桔的命運是從小紮根在她心靈深處的夢想。

她的家鄉大將鎮有200多年金桔種植歷史,金桔是家家戶戶維持生計的“黃金果”。在賴園園的記憶中,每年金桔銷售季,村裡面的人包括父母都要起早貪黑,坐一輛小貨車顛簸兩個小時到縣城趕集賣金桔。從小她就在心裡嘀咕:爲什麼金桔這麼難賣?

2012年春節,金桔滯銷,果農辛苦一年卻沒有得到回報,一些人決定砍金桔樹種稻穀。見到這番場景,賴園園徹夜難眠,琢磨家鄉金桔的出路。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突飛猛進。從泰國留學後,在物流公司務工兩年的賴園園,敏銳地察覺到擁抱電商或許是融安金桔的新機會。25歲的她決定返鄉創業,利用電商幫老鄉賣金桔。

新天地揮灑智慧

2017年,天峨縣開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在縣長的帶領下,李祥勝不斷改變思路,積累互聯網知識、經驗,帶動老鄉增收。

他察覺到短視頻直播賣貨蘊藏的巨大能量,開始接觸直播賣貨並不斷學習相關技術,總結經驗。在一個200多萬粉絲的“大網紅”點撥下,他第一次擁有了接近300萬的視頻播放量,粉絲蹭蹭上漲,“那時我真的高興得一夜睡不着。”

形容第一場直播的心情,李祥勝用了“小心翼翼”四個字。當時,忐忑一直在他腦海中縈繞:會不會沒有人圍觀?怎麼向大家推廣我們的產品?我會不會說錯話封號?面對評論區的寂靜無言,他故作淡定,自說自話。所幸,他賣出了50多單農產品,這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如今,他帶着手機和腳架走遍了縣裡的各個鄉鎮,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頭部網紅之一,其抖音賬號共獲得約165萬點贊量。在他的視頻評論區內,一些在外務工的網友留言,“老鄉棒棒的”“好樣的,向你學習,考慮也回鄉創業”“在外面找工作不容易,我也要回去學直播”……

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賴園園一直在爲打造高品質金桔努力。她相信,“只有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才能形成產業,才能發展得更長遠。”爲了提升金桔品牌影響力,她結合“文化、環保、創新”等理念,2014 年註冊了“桔韻”商標,2015年創立了電商品牌“桔鄉里”。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從自家金桔入手,第一年賣掉了家裡3000多斤金桔。村民看到其成果也轉變了思路,紛紛申請加入合作社,求抱團發展。

爲了提升金桔品質,賴園園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金桔,倒逼果農提高種植技術,減少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她的團隊不定期檢查合作社金桔種植情況,定期採摘金桔進行農殘檢測,確保網絡銷售和市場流通的金桔達到綠色食品標準。2018年,桔鄉里“滑皮金桔”被評定爲廣西名牌產品

鄉村振興大有可爲

去年3月,天峨縣的砂糖橘、血橙等農產品受疫情影響嚴重滯銷。在縣長的帶領下,李祥勝和小夥伴們一起通過直播、同城配送、對接客商等方式,一個星期賣了46萬公斤。他說,“這是我創業以來最自豪的事。”

他認爲,回鄉創業雖然看起來可能沒那麼光鮮,但卻可以讓很多老鄉受益,“現在鄉村振興是大趨勢,希望我們的堅持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返鄉創業的希望。”

通過品質把控、品牌創建和電商銷售,賴園園創造了4元一公斤的金桔賣到40元一公斤的神話。如今,融安縣大將鎮富樂村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人都蓋起了新房、買了汽車。富樂村作爲融安縣最小的行政村,人均車輛卻佔比最多。

作爲當地的電商排頭兵,賴園園先後與當地政府一起制定了“融安金桔地方標準”和“融安金桔電商銷售標準”,並致力於帶領果農向標準化種植、數字農場方向努力。

回想剛回鄉創業時,賴園園可謂“孤軍奮戰”。開店、拍照、客服、打包、發貨……幾乎都要靠她一個人完成,“當時村裡好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除了我連個會開電腦的人都沒有。”

而今,賴園園所創立的公司,已經形成了一支從種植、採收到採後商品化處理、產品銷售等全方位覆蓋的專業運營團隊,能夠吸納近200名當地務農或在外務工的鄉親在家門口務工。

今年2月,賴園園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之後,她在朋友圈裡感慨:感恩!感謝!感動!鄉村振興新農村,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