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打電玩課金的人是白癡嗎?

遊戲玩家平常都是爆肝練功,爲了節省時間或獲得好寶物,便會課金玩遊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周偉航

課金,是個來自日文詞彙,指花錢玩非買斷制的電玩,也有人稱課金玩家爲「臺幣戰士」。多數課金玩家只是課個300、500元,當做支持遊戲公司,但有些人卻課到幾十萬,甚至更多。我日前得知朋友所代理的一個遊戲,在中國有人課到近一千萬臺幣,之前臺灣也有富二代課到1,600萬臺幣的新聞。

「一千萬,不就等於在手機裡面放一臺跑車嗎?他是白癡嗎?」聽到如此數字,我的學生不免有以上反應。的確,打一個電玩花這麼多錢,對於完全不花錢的免費玩家來說(學生大多是這種人),的確是蠻白癡的。

但課金畢竟是消費行爲,與其他類似金額的消費糾紛相比,打電玩課金引起爭議的案子並沒有特別多。這代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重點是,這種消費合理嗎?是白癡嗎?

不妨先來看看課金的實際狀況。課金通常是爲了節省遊戲時間,爲了得到比較好的虛擬寶物,或是增加抽中低機率大獎的機會。明確的課金人數與金額,是各電玩公司的絕上機密,外人通常無法掌握,不過從金流面觀察,成功遊戲的課金玩家會佔活躍玩家的10%以上,而且如果開始課金,也會有比較高的黏着度,會一直玩下去。多數臺灣課金玩家每月投入的金額,是在近百元到2,000元這個區間。

但還有一批高額課金玩家存在。他們人數極少,但一家抵百家,甚至千家、萬家。他們每個遊戲會花上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奇妙的是,他們的黏着度沒有特別高,也經常聽到課了數十萬元之後,就轉手把帳號送給「平民百姓」的都市傳奇。

▲爲了不讓遊戲玩家花天價課金卻無謂犧牲,日本推出課金記帳冊引起熱議。(圖/翻攝はちま起稿)

「重課」又送人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遊戲設計本來就是透過緩慢、複雜的練功升級過程,來創造內在價值。當你用錢一步到位之後,可能會變得非常無聊,拔劍四顧,蒼野茫茫,沒人可以和你較量:因爲沒人像你課成這樣,或是練功派的還沒練上來。高處不勝寒,也就因此失去打電玩的興趣了。

也正是因爲「課了之後變太強而產生空虛感」的狀況太多,也有人懷疑課金的意義,認爲這是愚蠢的行爲。支持廠商可以,但是課到破萬,實在沒道理。

不過換從電玩廠商的角度來看,是非對錯就有另一個標準了。許多人誤以爲電玩能生存,是靠廣大的「平民課金戶」,但其實一個「高額課金戶」,就可以撐起一臺數萬人同遊的伺服器。甚至光靠這些人,就可以盈利。相對於低額課金又一堆客服問題的玩家,這些沉默的大戶纔是真正的「佛心乾爹」。但遊戲也不能沒有免費玩家,有他們當成基數,才能墊出讓遊戲好玩的必須規模。

細看現有的課金玩家資訊,可以發現他們有幾個特質:首先,因爲付費機制,課金玩家通常已經成年,甚至是在30到50歲的年齡層,屬於第一批的電玩世代,對於遊戲好壞的敏銳度高,會選擇應該課的來課,而非衝動消費。

其次,他們經濟實力通常較爲雄厚,許多模擬或角色扮演遊戲的高端課金玩家多是「社會賢達」,我也看過一個公會都是商界人士和大學教授。也因此他們偏好以腦力計算決勝的遊戲,耗時的部分則以課金來解決。如果該遊戲需要操作技術,不適合25歲以上者,那這些人之所以會課金,就是看美學設計了。

再者,他們非常看重遊戲平衡性,改版過程是否愈改愈好,讓人覺得經營者有心投入。他們有時是基於鼓勵廠商的立場而課金,反過來把廠商當該支持的小朋友看。

是以總結來講,「打電玩課金的人是白癡嗎?」的答案,應該是「不一定」或「很可能不是白癡」。課金玩家和免費玩家主要差在「時間價值」的不同。如果你能以「無課金玩法」贏過課金的,那算是你厲害,但這也代表你時間也多。人家如果每小時幾十萬上下,那花個幾萬省時間,一點都不奇怪。

▲課金或無課金玩家的差別,就是對於時間價值的不同。(圖/記者陳筱婷攝)

他們選擇在手機裡放進「一臺跑車」的同時,不代表他們浪費或白癡,因爲這對他們來講,很可能只是「要把跑車放在手機裡,還是放在車庫裡」的差別。反正跑車不管放在哪,都是他在爽,你只能看,哪有什麼差別?

那免費玩家呢?你只要時間夠多,就有機會以練功方式,在手機裡創造跑車級的「感受」,這不也很妙嗎?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不會有跑車。

就這個角度來看,沉迷電玩,也不是件奇怪的事了。

好文推薦

周偉航/爲何加班拚不到經濟卻會傷害無辜

周偉航/這世界爲什麼會有歐巴桑這種生物?

周偉航/爲什麼A片討論區總是一片祥和?

周偉航/別以爲打仗和打電玩一樣說幹就幹!

周偉航/我LINE故我在!那些愛傳長輩圖文人兒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經營粉絲專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目前爲時論專欄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