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發揮“山”與“海”各自比較優勢(現場評論・爲“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⑦)

既促進發達地區加快發展,也促進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既要城市繁榮,也要鄉村振興;既要鼓口袋,也要富腦袋

來自浙西山區衢州市的幾位幹部,如今每天上班的地點杭州市未來科技城衢州海創園。從“山”到“海”,他們工作地點的變化,成爲浙江省內山區與沿海地區之間“山海協作”的一個註腳。

山海協作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浙江“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這些年來,歷屆浙江省委一以貫之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以打破常規的創新機制,加快山區跨越式發展。2016年,衢州設立海創園,把科技創新、產業培育、人才招引的窗口平臺開設到杭州城西科創走廊,來自衢州的100多家企業受益。目前,山海協作產業合作項目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已佔衢州全市生產總值的1/4。今年,浙江出臺了進一步支持山海協作“飛地高質量建設與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衢州市本級、麗水市本級和山區26縣作爲“飛出地”,到省內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飛入地”開展異地投資建設。謀求“借勢借力借腦”,通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有助於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除山海協作工程外,浙江還持續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美麗鄉村建設、區域融合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等方面推出改革創新舉措,探索“先富帶後富”的新路。早在2015年,浙江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26個相對欠發達縣“摘帽”。如今,這26個山區縣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36年居各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更多支持欠發達地區、低收入羣體。本世紀初,省域內發展不夠平衡、粗放發展等問題制約着浙江的發展空間。當時,浙江有26個相對欠發達縣、300多個相對欠發達鄉鎮地域面積佔全省27%、人口占全省13%的麗水市、衢州市和舟山市經濟總量只相當於全省的1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爲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半左右。近年來,浙江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爲主攻方向,進一步“做大蛋糕”,同時“分好蛋糕”。共同富裕,就是既促進發達地區加快發展,也促進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既要城市繁榮,也要鄉村振興;既要鼓口袋,也要富腦袋。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以麗水爲例,當地試點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出臺市級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技術辦法,讓山田林水甚至空氣都成爲“有價之寶”。同時,設立“兩山”基金、“兩山”銀行,推出“生態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破解農村農民融資瓶頸,爲鄉村發展送去金融“活水”。目前,麗水累計開展生態產權交易5123宗,探索實現生態產品可定價、可交易。立足實際、找準特色,注重發揮“山”與“海”各自比較優勢,讓其互爲戰略支點,就能更好促進共同發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伴隨高質量發展進程,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不斷深入,浙江將奮力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作者爲本報浙江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