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角紅燒肉大餐!一次吃到五種部位的不同口感
文、圖/三高吃漢
以前在臺北住的地方離大橋頭旁的延三夜市很近,平日常覓食之處除了延三,還有大龍街孔廟、雙城街晴光、雙連寧夏、慈聖宮、迪化街周邊...等小吃據點,除了前陣子寫的萬華篇,臺北市就屬這一區塊的古早味最豐富。
我只印象中延三往慈聖宮途中有個菜市場,原來它叫做太平市場,還蠻容易就忽略的,更別提loss掉的阿角,另外這附近的知名老店~幾年前吃過的賣面炎仔,與週記肉粥、汀洲路無名鹹粥這幾間,在紅燒肉表現上皆是頗有名氣的,做法各有特色。
阿角的位置靠近延平北路的路口,整條的菜市場,不大,輕鬆就可逛完,騎樓攤位沒看到阿角字樣,不過掛上寫着紅燒肉的紅燈籠很是顯眼,攤前可見醃漬着大塊肉的鐵盆以及炸好放置着單賣的紅燒肉,早上9點多初來乍到,掃了一眼攤前炸好的紅燒肉,嗯?只有一塊而已...
三高:「老闆,現在紅燒肉有什麼部位?」老闆:「現在只有腿肉喔!」,不是吧?我難得來一次卻... 大概是看到我的錯愕、震驚與不捨,老闆開始和自家人尋問肉況了,參詳了一下,隱約聽到什麼有客人已先預訂了700元的"小不點",然後又聽到某一種肉炸好了...(原來不是已經賣完了其他部位,而是尚未處理好!)
老闆毅然決然說三種都可以切給我,老闆:「你要切多少?」三高:「一百...一百五好了,三種都要!」
除了紅燒肉還叫了生腸、豬舌,第一盤是豬舌與腿肉部位的紅燒肉雙拼,豬舌的品質無話可說,第二盤是小不點與排腩紅燒肉,一左一右,由於乍看之下相當類似,紋路是稍有不同,便詢問了老闆,老闆:「看起來很像,你吃了就知道不一樣!」
紅燒肉微酥微甜的漿皮,用了紅糟與香料去調製,更覺重點在於肉質佳且炸得恰當,嚼起來有着肉香與些許甘甜肉汁。<前腿肉>
腿肉纖維是較爲紮實而有嚼勁,小不點...老闆說是靠近臀部的肉,多了一些彈性,排腩肉則是相對柔軟些但不失咀嚼口感,三種部位看起來相像,實則吃起來各有樂趣。
<上圖:小不點 下圖:排腩肉>
附上的醬碟子有粉色甜醬與醋醬油,紅燒肉較適合甜醬,但其實不太需要沾,直接吃更能感受豬肉的甜,另一碟的清爽醋味適合搭配品質優良的內臟,如這份生腸水分豐潤,新鮮度佳,同豬舌之好眼睛一掃便知,J女愛吃生腸,說是目前吃了10數間裡最佳的,我完全同意(但也最貴)。
纔剛開吃不久老闆便走過來:「等一下再切一些二層肉和鬆阪肉請你吃。」喜事上門,我當然是點豬頭如搗蒜囉!<二層肉>
這兩樣是剛炸好的,漿皮較熱,而口感也更爲酥香,二層肉(理言)軟而細嫩,鬆阪肉嫩中帶脆,當然也都很可口。
<鬆阪肉>
至於主食的紅油抄手和陽春麪瞬間就成了配角,湯頭不錯但面體一般~
阿角的六種紅燒肉一口氣能得到五種,應該是蠻吃人品的,就像今年的彰化行,在阿贊豬腳吃到老闆娘要留給店內自己吃的圈仔(ㄎㄡˊ阿),再次說明了我也算是蠻有口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