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單毀掉的衆籌路在何方?

文/康斯坦丁

2014年,美國一男子在衆籌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了一個土豆沙拉的衆籌項目,這個明顯帶有玩笑意味的項目被人們在Facebook上面瘋傳,最後卻真的幫他籌到了5.5萬美元。如果在中國,這盤土豆沙拉的結局就是淪爲路人甲,因爲刷單分分鐘玩死你沒商量。

或許因爲東哥把重心放在談戀愛上,讓一向以正品著稱、對假貨、刷單零容忍的京東衆籌最近陷入“刷單門”。被媒體爆出京東收取5%的保護費,讓衆籌商家們“自玩自嗨”,像極了警匪片裡“一團和氣”的景象

衆籌刷單是業內“潛規則

京東衆籌刷單並非個例,這已是衆籌行內赤裸裸的“潛規則”。尤其是一些轉型中的大企業或者OEM廠商進入衆籌後,本身就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項目刷單。這樣催生了類似淘寶平臺上一樣操作模式的刷單公司,養着成千上萬的刷手。它們與大廠商合作,作爲仲裁機構的衆籌平臺也與廠商“狼狽爲奸”。從消費心理學講,人們都願意購買別人也買的東西,刷單造假完全可以造成虛假繁榮,引誘其他消費者上鉤。這顯然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淘寶衆籌共有1000個項目上線衆籌,有一個項目(造夢者恆氧淨化機)過千萬,26個項目過百萬。京東衆籌更是有6個項目(博樂淨水器、大可樂3手機悟空i8智能溫控器……)過千萬,75個項目過百萬。兩家上線都沒超過一年,而平臺上項目刷新金額速率越來越快,金額也越來越高。

隨手瀏覽那些成績“優異”的衆籌項目,絕大部分的支持來自幾萬到幾十萬的大宗批發。其中最典型的案例爲“悟空i8智能溫控器”,京東衆籌數據顯示其上線1小時衆籌破百萬,此後十幾個小時內數據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差不多增長都在第一個小時。大可樂3手機更是牛逼,只用了25分鐘以1650萬的金額結束原定30天的衆籌期,刷新國內衆籌的最高金額紀錄和最快速度紀錄。

衆籌變“預售” 刷單玩死你

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大片”就是衆籌嗎?衆籌是什麼?就是“衆人籌一筆錢,聯合起來折騰點事”。這一概念興起於2009年的美國,衆籌鼻祖Kickstarter的初衷是通過網絡平臺面對公衆募集小額資金,幫助那些有創造性草根一族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此Kickstarter在美國迅速走紅,此後被各國效仿

2011年7月,中國首個衆籌平臺“點名時間打響頭炮。此後,淘寶、京東、百度紛紛上陣,雖然開山鼻祖“點名時間”最後臨陣轉型成預售平臺,但依然不乏有一批衆籌網站前仆後繼。在國內衆籌百花齊放,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它突然就變了味了,離它最初的“利用互聯網整合大衆的力量幫助草根創新”的想法已經相去甚遠。絕大多數人上衆籌的第一目的並不是籌集資金,而是預售。

衆籌平臺已完全變成產品預售平臺,衆籌項目之間的競爭就是對媒體和用戶注意力的爭奪,鉅額的衆籌背後,總有一波高能的刷單。這種“扭曲”的衆籌模式,不斷的激化着消費者和商家、平臺和消費者、平臺和商家之間的各種矛盾,而這種矛盾將愈演愈烈,最終會導致衆籌行業的混亂。

迴歸本質 衆籌路在何方

面對國內的衆籌“窘境”,很多人說“衆籌已死”,所謂存在即合理。衆籌其實揭開了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質:不僅人可以從公司中解放出來,項目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直接接觸資本。這是一個更加自由更加解放的趨勢。

同時,衆籌也是快速檢驗產品是否會成功的一種方法。衆籌成功則意味着有人願意買單,就說明所做的這件事方向是正確的。如果說衆籌失敗了,那麼發起人則低成本找到一個試錯的機會。衆籌還是一個發掘民間高人的獨創方法,讓各種創造性的想法和產品能夠變成現實,促進社會進步。可見,這世界又是多麼需要衆籌。

顯然,衆籌沒有錯,只是你的姿勢不對。衆籌絕對不是預售,衆籌立足於孵化和幫助創新成長。但預售只是售前的營銷手段,目的是賣貨。以衆籌的名義做預售,對衆籌產業是一種變相的打擊。對於衆籌電商來說,依靠刷單創造虛假繁榮,顯然是飲鴆止渴,刷單虛假交易往往會對電商的評價體系構成衝擊,造成用戶無法正確識別優質資源,最終會導致電商盈利模式被掏空。不允許刷單纔是迴歸衆籌的本質。

有人說,現在大佬們坐在一起就是聊怎麼玩刷單不被識破,他們太過於急功近利了,本來衆籌借力電商是個很好的開端,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無可比擬的商家數量用戶數量。這就保證了創新在各個領域的延伸,也保證了有足夠數量的衆籌用戶去支持衆籌。衆籌成功之後,電商還可以調動各類優質資源持續對接,這纔是真正的讓衆籌成爲創新的開始。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衆號: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