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先射箭才畫靶 民團呼籲啓動海洋國土規劃
經濟部近期將公佈「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海域禁限建範圍」,民衆黨團總召邱臣遠及幹事長蔡壁如23日舉辦線上記者會。(截取自蔡壁如臉書)
經濟部近期將公佈「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海域禁限建範圍」,民衆黨團總召邱臣遠及幹事長蔡壁如23日舉辦線上記者會,與民團及學者專家共同呼籲政府,儘速啓動海洋國土規劃,航道劃設應公開透明,兼顧航安、國安、漁業、白海豚及候鳥、風電等各面向。
經濟部能源局上個月公佈「第三階段離岸風電規畫草案」,將2025之後10年的離岸風電目標,從10GW加碼提升到15GW。然而,目前離岸風機僅2019年在苗栗海洋風場的22支、128MW,而臺電彰化風場21支、110MW延宕到7月才併網,其他291支風機、近3GW都未完工,2025年目標5.7GW達成率只有7.5%。
蔡壁如指出,政府應該檢討前期的執行問題,別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目前進度落後,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下,政府僵化的管制措施,施工人力與物力無法順利配合;另一方面,欠缺海洋國土規劃,事到臨頭才忙着改,都凸顯跨部會整合的問題。
民衆黨版的《氣候變遷法》,提高由行政院層級來領導,離岸風電航道劃設的問題,凸顯再生能源政策不能只有經濟部自己做決策。
她說,過去第二階段先劃設彰化風場,航道才配合西移,卻只劃到臺中,現在配合第三階段竹苗中風場,航道才接續往北劃,但欠缺整體規劃,造成「拼接式航道」怪象。
無論桃園大潭的觀塘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或是臺北港等其他替代方案,都是大型LNG船,蔡壁如質疑,「如果現在沒有整體規劃,到時不就要再彎一次?」
立委邱臣遠表示,政府未先做海域國土利用規劃,就先讓能源局及風力發電業者先行劃分區域,雖然業者還沒送環評,但是前期的調查、規劃、準備就已經花掉不少資源。現在纔開始考量航道規劃,這是先射箭才畫靶!根本本末倒置。
他建議迴歸「海域國土規劃先行」。在這樣的原則下應優先考量「航運安全」、「國防需求」與「漁業發展」等需求, 再考量風場效益最大化,並且對於各家風電業者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以保障業者已經投資的權益。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國土計劃法》是「海陸共治」,但政府的思維,只有離岸風電的單一標的,能源局從單一部門,請各機關提出禁限制區域,卻不衡平、綜合考慮各種使用與潛力,極爲草率,衍生許多衝突。
他呼籲政府應該制定符合國際通則的《海洋空間規劃與管理法》,臺灣海峽猶如風巷,東北風和西南風強,夏季並有颱風。航安應爲首要關切,妥善考慮大型商船發展趨勢及漁船操作的慣習,航道寬度與航線順暢是否合理,再仔細評估航安及白海豚等近岸保育問題,也應佈局海難的緊急救援的配套與設備,以未雨綢繆。
臺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表示,政府漠視對海域管理的空間規劃,應該落實《環境基本法》規定環境保護優先。要有資訊公開和充分評估,才能知道,離岸風電或航道哪一種開發對臺灣白海豚影響最嚴重,也才能預防傷害。
他說,離岸風機對於臺灣白海豚的影響,除了打樁時的巨大噪音之外,運轉時的低頻噪音、往來維運的船隻、鋪設海纜時的鑽掘、擾動海牀及棲地改變等,都衝擊海洋環境,造成白海豚生存壓力。
文魯彬指出,臺灣白海豚的棲息範圍不是隻有海保署所公告的「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真正的棲息範圍遠比人類所公告範圍大,航道劃設與臺灣白海豚棲息範圍不管重疊或是鄰近,都將嚴重壓迫到白海豚的生存空間。
經濟部能源局主秘翁素貞迴應,第三階段禁限建區域規劃資訊將在7月公佈,各界關切航道影響生態、漁業、航安等議題,會由航港局做細部規劃,在7月一併公開。針對臺灣白海豚保育,會把離岸4海浬都納入保留棲息地,航道規劃在4海浬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