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長庚精準阻斷三叉神經痛

醫師利用手術中即時電腦斷層影像導航系統,替三叉神經患者進行治療。圖/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提供

日前有名58歲鄭先生近十年飽受三叉神經痛之苦,曾誤爲牙痛而拔掉2顆牙,並做過2次開腦血管減壓術及2次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仍無法改善疼痛。輾轉到嘉義長庚醫院,醫師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進行射頻燒灼治療阻斷痛源,僅數分鐘時間就讓鄭先生覺得不再疼痛。

另一位深受三叉神經痛折磨的73歲高女士,她形容三叉神經痛的那種痛是「痛不欲生」。她表示,不管是張口講話、吃飯、咬食物臉部都會劇烈刺痛,吃了許多藥都沒用,也因進食困難瘦了好幾公斤。後來也經朋友介紹到嘉義長庚接受三叉神經射頻燒灼治療,終於擺脫痛苦。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表示,三叉神經顧名思義有三個分支,分別掌管臉部上、中、下的感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機轉,目前認爲是三叉神經在進入腦幹區域受到血管壓迫,因而產生神經傳導短路現象病人常因「臉部或牙齒疼痛」症狀,先至牙科就診,因治療無效後再轉至神經內外科接受治療。

據統計顯示,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羣全世界每10萬人口約有4至13人罹患三叉神經痛,它是一種嚴重的面部疼痛,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所引發像電擊一樣的疼痛。治療三叉神經痛,首先爲藥物控制,以抗癲癇用藥最有效,但當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藥物產生暈眩、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時,就需考慮外科介入。

楊仁宗指出,任何疼痛都是依序由神經末梢、感覺神經、神經節脊髓神經至腦部感覺區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如果能夠在此傳導路徑中,找一個關鍵位置來做神經阻斷術,對於疼痛的治療就顯得容易且有效多了。然而神經傳導路徑相當複雜,想精準定位神經傳導路徑並非易事,必須仰賴高科技技術的輔助,這就像在大城市中要尋找一個很小的目標,如果有了行車導航系統,就可輕易的達成目的。手術中即時影像導航系統及電腦分析定位新技術即是一種可精準快速的找出神經節,進而有效治療疼痛的高科技新技術。

嘉義長庚醫院創新結合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影像及導航系統定位技術,醫師在病人局部麻醉下,只要將一根細針準確的通過顱底橢圓小孔,放置到腦內的三叉神經節,再予以「射頻燒灼治療」,簡單的改善病人疼痛,時間僅需數分鐘,且無傷口產生,治療結束後病人即可返家是一種低侵犯性、較有效的治療方式

嘉義長庚這項技術已於2011年及2014年在全歐洲腦神經外科醫學會中,及2016年美國外科醫學會中,做口頭論文發表,並深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