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幣強勢兩面刃
文/洪寶山
如果聊臺股,相信唱多是主流且受各方歡迎的,但如果聊臺幣,那麼出口商與進口商恐怕會吵起來,升值與貶值都有理,關鍵在執政者要什麼。近期部分央行理事不斷釋出與理監事會決議不同的意見,被解讀爲劍指還有兩年任期的央行總裁位子。但其實主要是當前面對美中貿易科技戰、美日歐重塑供應鏈、美中歐同步承諾減碳的大戰略背景,應當趁着臺商鮭魚返鄉,在臺重設產能之際,進行產業升級,如果只是把中國耗用資源的舊產能移回臺灣來,必然會面對缺地、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才的五缺問題,如此又走回出口商依賴臺幣相對貶值,強化議價能力,未來這條老路快走不通了。
上個月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半年度匯率報告,臺灣符合匯率操縱國的三項評估標準,雖然最終沒有列入匯率操縱國,但這也表示美國不會樂見臺幣重回三十元兌一美元的時代,所以出口商靠央行吃飯的日子該過去了,臺灣必須要進入到產業升級的時代,每一家企業的產品都要像臺積電的七奈米、五奈米先進製程一樣,捧着大把現金排隊等產能,就算是加價等也願意,這樣臺幣升值就不可怕了。
一般來說,匯率代表該國的經濟實力,經濟越好,通常匯率走升,如同1985~1990年,那個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臺幣曾升值到25.6元兌一美元,長年處在25-27元之間。換言之,目前臺幣才升破28元關卡,也只不過回到當年臺灣經濟向好的時代,由於新冠病毒變異速度飛快,現有的疫苗保護力能撐多久還未可知,於是在供應鏈不順暢的情況下,缺芯可能持續二至三年,甚至更久。
在臺積電先進製程領先的情況下,全球買家很難不買臺積電的晶片,換言之,這個疫情拖越久,臺幣長線將易升難貶,不排除往25-26元靠攏,所以臺灣產業升級與臺股走長多都是不可逆的趨勢。
換言之,現在的27.631元兌一美元已經讓很多出口商經營得辛苦,估計這波臺幣升值會讓沒有獨特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退出市場,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者恆大的趨勢更加明顯。以前中小企業是支撐臺灣經濟活力的主力,未來在臺幣升值時代,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如果不是新創的藍海市場的話,可能就只能前進東協設廠。
臺幣真的會往25-26元兌一美元靠攏嗎?相信很多人會質疑,甚至覺得在立法院的施壓下,央行應該會適度的照顧出口商。是的,基本上央行的匯率政策是參考周邊國家的匯率採取動態相對貶值策略,但方向是不可能逆大勢,當下聯準會擺明了在千萬失業人口未解決之前,貨幣寬鬆政策是不會改變的,就算是通膨暫時的上揚也可容忍,所以拜登延續川普期待的弱勢美元政策,甚至在七兆美元的紓困救市方案,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將支持弱勢美元時代,因爲有利出口。
美元指數有可能貶到80
但對於臺幣來說,既然美元弱勢,那麼升值就無法避免,而且如果美國企圖輸出通膨給中國施壓的話,那麼美元指數從當下的九十點附近貶到八十點也是大有可能的,因爲九十點附近是M頭型態的頸線支撐,一旦破位,勢必引發止損的賣壓涌出,而六月的美元指數期貨最後結算就有可能發生,所以市場勢必盯緊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六月下旬全球央行年會傑克森霍爾會議的演講。
既然臺幣長期看升,通常臺股也會走長多,五月十二日臺股出現單日盤中大跌1417點史上最大單日跌點,一四一家跌停板,本土疫情嚴峻的利空雖是主因,但參考遭到新冠變異病毒侵襲的英國、美國、巴西等國的股市,幾乎在消化利空後,股市都重回多頭走勢,挑戰新高,就算現在疫情正在邁向高峰的印度,四月以來的印度股市也守穩半年線支撐進行箱型整理。
大盤迴測跌幅滿足支撐
所以回頭看臺股自17709高點拉回到15165低點,已經滿足8523低點漲到17709高點的9186漲點的0.382回測支撐,短期有國安基金可能召開臨時會(估計五月底摩臺指最後結算日前後),中期有臺商迴流與全球缺芯的基本面,長期有產業升級創新的動力,臺股將無懼MSCI降權重而繼續邁向歷史新高之路,股民應當秉持「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慌,我樂觀」的二八法則,來面對牛市的緩漲急跌,逢低抄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