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對中國夫妻的育兒實錄爲什麼能打動600萬父母?

一對夫妻創建的母嬰公衆號,從2016到2019年,從0到600W+父母關注,沒有育兒專家加持,沒有直播浪潮中的跟風操作,憑什麼在微信媒體低潮中逆流而上?

2019年11月21日早上7點半,母嬰微信公衆號“Michael錢兒頻道”推出來了三年來的第1168篇原創文章——《不是金庫,也不是銀庫,這是我們三年的‘第三個孩子’》,文章公佈了該頻道主筆錢兒媽本名白雁飛新書上市的訊息,發佈半小時內後臺收到了2000多條留言。當天,“Michael錢兒頻道”與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高質量陪伴”系列教養書第三部——《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登上當當網熱搜榜、新書總榜第1位。

一、日積月累的寫作耕耘+紀錄片式的細緻觀察,呈現中國家長願意細讀的育兒手記

“其實出版社有建議過綜合直播等方式來宣佈新書上市的事。現在是‘直播時代’,大家越來越習慣於用視頻觀看來代替文字閱讀了,很多的微信公號也加入了視頻直播、圖像傳播的方式。像我們這樣靠自己兩口子日常寫作來維護公號,實際上有點“特立獨行”的感覺,我們也想過,這樣做可能會失去一部分讀者的關注。”“Michael錢兒頻道”的創始人錢兒爸(本名韓濤)告訴記者,“很奇妙的是,在失去一部分關注的同時,我們得到的新的關注更多。這說明很多人還是有這種樸素的需求,就是他們願意花時間來讀你每天花時間用心寫的文字。”

據悉,自2016年開始每天在“Michael錢兒頻道”分享教養一對兒女的心得體悟,錢兒媽 “真實案例中的育兒實操手記”獲得了600萬家庭的追讀,文章全網閱讀量達8000W+。由中信出版社陸續編輯出版的錢兒媽《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給孩子立界限》在上市兩年內一直穩居噹噹親子家教圖書暢銷榜,並獲得數十萬讀者的好評推薦。圖書累積的高口碑也使公號得到反哺,在母嬰公衆號關注熱度普遍遭受視頻自媒體衝擊的逆勢下,“Michael錢兒頻道”的關注人數反而得到穩步增長,而公號主筆錢兒媽的前兩本書還成功售出了韓國和臺灣地區的版權。近日新出版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在沒有任何宣傳推廣的情況下,預售兩天就在噹噹親子家教類新書榜中躍升至前20位。

二、圖書高口碑的背後,是一對中國夫妻在養育路上最真實的剖白和實踐

教育專家、育兒大咖等紛紛加入出書隊伍的圖書市場中,爲什麼錢兒媽的書不退反進,還能持續獲得讀者認可?在本書的主編、中信童書總編輯王菲菲看來,錢兒媽的書讓讀者看到了“在全民育兒焦慮時代,一對普通夫妻在養育之路上最真實的剖白和實踐”。

“如果你看過這個系列的書,你會發現,裡面沒有一板一眼的教育理論,錢兒媽最擅長的是捕捉孩子成長中的‘小事’,記錄下在許多件這樣的‘小事’中,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給孩子需要的陪伴。這也是我們在組稿時很深的一點感受——“實操性”,這不是說這本書會教給大傢什麼標準的育兒技巧,而是養育這件事本身就是充斥在生活的小事中,在與孩子相處的無數細節中。錢兒媽像一個盡責的紀錄片製作者一樣,她收集無數家長都在經歷的那些育兒細節,把伴隨孩子成長的煩惱、欣喜都記下來,把自己繞過的彎路記錄下來,會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她沒有育兒公式提供給你,但是她會讓家長重新審視自己可能忽略的養育的細節。在此次新書開售前,我們邀請了《父母必讀》的主編惲梅老師試讀,她讀下來的感受,我覺得是對這本書比較中肯的評價,她說,‘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保持獨立思考能力,是當下父母爲自己爲孩子賦能的有效方式。這本書會讓每一個家長更加珍惜爲人父母的過程’。”

三、“錢兒媽總是用很細膩的方式,把我們的困惑都表達出來。”

從《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到《給孩子立界限》再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作者錢兒媽用溫暖的筆觸,記錄養育一雙兒女的真實事例,文字中夾雜生活的五味雜陳,能使家長們讀來會心一笑,字裡行間滲透着作者對孩子成長不同時期的細膩觀察和對家庭教育的反思。內容不僅包括孩子入學前的親子閱讀、語言啓蒙、安全感培養,入學後的集體生活適應、科目學習提升、課外課安排、心理落差應對等,還包括夫妻倆在育兒過程中的自我成長、情感關係維護等。

“如果說第一本書,是作爲焦慮的頭胎家長,在彷徨中的摸索,第二本書,是作爲開始“鬆綁”的二胎家長,在從容與糾結中的進化,那麼這第三本書,恰是我們內心與行動上更爲自洽的養育迴歸了。”在《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自序中,錢兒媽如是說。她說,希望讀者也能通過這三本書,拾獲助力孩子成長的幸福 ,以及見證自己爲人父母的寶貴成長。

這個系列是一部真正伴隨孩子成長的,由焦慮到迴歸從容的養育實錄。這三本書在圖書市場上的脫穎而出,是伴隨着“Michael錢兒頻道”在競爭激烈的母嬰自媒體中“特立獨行”的努力而獲得的。對很多關注這個公號的家長來說,“Michael錢兒頻道”對他們意味着“一家子的陪伴”,孩子們喜歡聽錢兒媽講解牛津閱讀樹,喜歡聽錢兒爸講《西遊記》《封神榜》等中國原創故事大人們在錢兒媽錢兒爸的文字中不斷審視自己作爲父母的角色。

日前,“Michael錢兒頻道”與中信出版社聯合舉辦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新書分享會。當天有1000多位家長來參加活動,記者觀察到,有很多人帶着錢兒媽的三本書一起來現場,而他們手中的書很多都已經翻舊了。

“錢兒媽總是用很細膩的方式,把我們的困惑都表達出來。”一位現場的家長告訴記者。在全民育兒焦慮時代,或許,比起提供所謂“教育正確”的育兒技能,讓家長正視、思考自己的困惑更難能可貴。

附新書公告: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

宣傳語

全套係獲30萬讀者好評,針對當下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和現實,分享親子溝通的解決之道。

學科短板提升、英語學習精進 、心理落差應對、閱讀習慣養成、課外課時間規劃、金錢觀引導……家長如何助力,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

基本信息

作者:錢兒媽(白雁飛) 錢兒爸(韓濤)

開本:16開,230*155

裝幀:平裝

頁碼: 272

定價: 56.00元

適讀對象:主要面向小學生家長,對學齡前孩子家長也有參考意義

ISBN: 978-7-5217-1045-8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8日

編輯推薦

在現代社會,每一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壓力,每一個小學生的家長多少都有一些焦慮。孩子上小學後,家長如何陪伴和引導,讓親子雙方都能避免焦慮,從容充實,是錢兒媽、錢兒爸創作這本書的初衷。

從《老師來電話了……》牽扯出的孩子集體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到《我們家孩子全部的課外課安排,都在這裡了》包含的父母對孩子課餘生活的引導,每一件事都是中國家長普遍關心的。如何幫孩子克服因學習壓力增加而產生的倦怠情緒?如何幫孩子養成持續性閱讀的習慣?如何幫孩子找到有熱愛、有堅持的課外課狀態?如何引導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養成健康獨立的人格?作者夫妻倆着眼於一雙兒女的教養,重點回顧小學五年級兒子的成長曆程,真實分享他們育兒路上遇到的坎、繞過的彎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幾十個小故事,筆觸幽默溫暖,其中自然流露着爲人父母的甜酸,能讓每一個家長會心一笑。家長們在茶餘飯後輕鬆翻閱幾頁,或許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緩解育兒路上的焦慮。

內容簡介

孩子上小學後,學習能力、自律能力、人際交往、抗挫能力等方面都面臨着不可避免的考驗。600萬家長追讀的育兒公號“Michael錢兒頻道”聯合創始人錢兒媽、錢兒爸聚焦10歲兒子的成長,首次聯合分享,父母如何有效引導,幫助孩子順利邁過學習、生活中的坎兒,養成精神上鬆弛不緊繃,情緒上積極努力,容易溝通的正向性格。

書中用一個個溫暖有趣又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剖析中國家長在培養孩子路上共通的困難,並給出了親身實踐並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1) 孩子集體生活中的心理落差如何疏導

2) 閱讀習慣如何養成

3) 學科短板如何提升、英語學習如何加強

4) 課外課如何安排

5) 金錢觀如何培養

6) 獨立、自律的性格如何養成

……

本書也涉及了對3歲半女兒的教養經驗,對二孩家庭的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早教也有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錢兒媽

本名白雁飛,被讀者們稱爲 “白大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中英語雙碩士學歷,英文紀錄片專業翻譯。專注兒童雙語啓蒙與教育十多年,講解的英文學習教程廣受孩子們喜愛。

2016年開始每天在“Michael 錢兒頻道”分享教養一對兒女的心得體悟,文章被無數爸爸媽媽們長期追讀。已出版的《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給孩子立界限》累計銷售20萬冊,電子書逾15萬冊。獲得新浪育兒頻道頒佈的“媽媽信賴的養育圖書作者”獎等榮譽。

錢兒爸

韓先生,本名韓濤,語言藝術家,兩獲“金鷹獎”,兩獲“五個一”工程獎,解說包括《故宮100》《喬布斯傳》在內的數百部國內外經典紀錄片。在創建的百萬粉絲微信公衆號“Michael錢兒頻道”爲孩子們播講了上千部中外經典繪本故事,並原創改編播講包括《超級西遊記》《超級封神榜》在內的數部中國經典作品。

目 錄

第1章 孩子的世界,終要靠他自己去面對

老師來電話了……

人生舞臺上,沒有登不了檯面的小角色,只有扶不上牆的小人物

戴髮箍,穿皮衣,你要我去女廁所?

都怪你……對不起!

孩子之間的相互影響,遠遠超過父母講一萬次大道理

第2章 擺脫所謂“教育正確”

帶着家有學霸的心送兒子去考試,結果被實力打臉

慢養的孩子,卻讓我看到快進的結果

從0到1,大寶走過的閱讀坑,看二寶怎麼填

孩子這麼“笨”,卻又這麼“努力”,我該勸她認命還是繼續

讓我從小成爲英語尖子生的方法,如今在兒子身上發光了

關於背誦,這些事或許你從沒想到過

第3章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比放手要辛苦得多,但孩子的進展你絕對看得見

養孩子用的心、偷的懶,都會在未來某一天看到結果

帶孩子旅行,我們到底希望他們學到什麼?

從三歲多開始學花滑到現在,這是我們給孩子選課外課的經驗(上)

從三歲多開始學花滑到現在,這是我們給孩子選課外課的經驗(下)

我們家孩子全部的課外課安排,都在這裡了(上)

我們家孩子全部的課外課安排,都在這裡了(下)

第4章 積極的溝通與調整才最有效

孩子也不傻,你壓迫他們,他們有的是辦法對付你

你的一次賭氣,一個轉念,也許會影響孩子一生

你是不是也總使喚孩子?

辯解出什麼結果不重要,被允許辯解才最重要

第5章 傳遞積極的人生觀

養孩子,太算計怕將來孩子摳門兒,太“佛系”又怕養出個“大簸箕”,怎麼辦?

被戲謔像個“安靜美男子”的媽,竟生出個有“公主病”的女兒

告訴孩子,天地如此廣闊,哪裡都不是終點

同病相憐,原來你家也有學樂器的娃

第6章 給孩子更多的妥協與寬容

家有“充電”五分鐘,能管八小時的孩子,怎麼辦?

允許孩子犯錯,再改錯,允許有的孩子犯錯一次,有的孩子犯錯一百次

上一次的“告狀信”還是班主任發的,這回校長都上陣了

我知道正確答案是不該妥協,卻爲何由着你這樣任性?

教練離開視線的那一刻,我居然比孩子還會偷懶

第7章 明確孩子的特殊性,順勢而爲

我好像有點兒拖孩子後腿了

爸爸,我最近是伴着你的呼嚕聲上牀睡覺的

遵從父母的意志還是孩子的意願,這是個問題!(上)

遵從父母的意志還是孩子的意願,這是個問題!(下)

父母真難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麼辦?

第8章 最好的家教是言傳身教

影響孩子的,是你明明知道卻不在意的那些……

你訓孩子的那些話,往往用在自己身上更合適

我特別珍惜被孩子們抓住“小辮子”的那些時刻

媒體(專家)評論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當下父母爲自己爲孩子賦能的有效方式。這本書會讓每一個家長更加珍惜爲人父母的過程。

——惲梅 《父母必讀》主編

在一件一件小事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這對父母通過與孩子有效的溝通,逐漸在育兒理論和迴應孩子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這種“平衡的能力”大概是我們所有心懷焦慮的家長都該學習的。

——粲然 童書作家 三五鋤教育創始人

努力不是一種天賦,而是後天習得的韌勁。督促孩子,不一定意味着逼他含淚堅持,而是幫助他發現問題,適度調整。錢兒媽在細節上與孩子的溝通值得學習,不故作從容,也無懼焦慮,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需要的陪伴。

——蔡朝陽 書評人、兒童閱讀推廣人

讀者評論

陪伴、陪伴、陪伴……現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安排陪伴的時間,而是學着像白大人和韓先生一樣高效陪伴,換着心態、換着方法地陪伴。

——焜焜媽媽

學習錢兒爸錢兒媽這樣的處理方式,剋制住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願意接受的方式來溝通。

——沐沐

每次看白大人寫有關孩子學習方面的文章,都能緩解自己的一些焦慮,如何使孩子更有主動性,如何引導他處理一些小問題,文章裡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現實的小例子,比很多書中的理論知識更實用。

——小瑩

特別感動,感動作爲母親對孩子的那份尊重和理解,感動作爲母親想要保護孩子天性的努力和付出,感動錢兒媽寫出來作爲父母的心聲,既不入俗但又通俗易懂,爲人父母,也是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努力的。

——丁丁子汐聰

錢兒媽總是用很細膩的方式,把我們的困惑都表達出來。

——tian tian

很喜歡你們夫妻倆理性與感性兼備的育兒觀,愛孩子卻也講究方法

——panda

白大人的文章邏輯性很強,模塊很清晰,關鍵是給大家的建議和方法很實用,文字又形象生動有趣,總是那麼溫暖。每次讀完都有千萬種想法,想與孩子溝通,想更用心地對孩子們,想要做更好的父母。

——喬英傑

本書文摘

……

我說:“與我們孩子同級的張三李四王五的媽媽,確實早就不管寫作業了,人家孩子也都完成得好好的。”雖然我相信有些孩子是真的能自己做得很好,而且我們也真的不是不懂得放手,但那只是別人的選擇,並不能影響我們的想法。在確保孩子具備把事情獨立做好的能力之前,我們並不會徹底撒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來,一定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作業安排和執行當然由孩子來做,不過作業的完成質量,我們還是會參與評定。最初是每天孩子做第一輪檢查,我們做第二輪檢查,慢慢地變成我們只做抽查,繼而再慢慢降低抽查的頻率。到如今,我們差不多每週只會抽檢一次。

說實話,兒子上交學校的作業,每次得到的評價都沒什麼問題,“Well done(做得好)”“Good Job(做得好)”或是給個“很好”之類的評語,並不鮮見。但在部分放權卻又不徹底放手的“監管”過程中,我總能發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比如,寫作業取最低標準。語文學了十個新詞,老師說至少選其中三個詞語,各寫三遍並造句。兒子便惜字如金地只選其中三個最短、最簡單的詞,造完句便是大功告成。

當然從完成作業的角度看,這無可厚非,人家老師確實沒寫後面的四個字(多多益善),一切憑孩子的自覺性。可是,從學習知識紮實性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完成度,想要掌握餘下的七個詞,還是有困難的。隨之而來的是,這一課有七個詞學得模糊,下一課或許是八個,攢着攢着,就跟不上了。

然而共同檢查或是抽查的方式,能夠在初期就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我也並不強迫他寫全十個詞語,但我會建議他去了解其他同學大致寫了多少,至少不低於平均數,並在當天作業儘量寫夠五個詞。

他照做了。沒過兩天,他笑嘻嘻地對我說,問了幾個同學,都是寫五六個詞,他決定寫八個。我還沒說什麼呢,他已經被自己的勤奮感動了。不過可以看到的結果是,他的字詞記得牢靠多了。

又比如,每週我們會雷打不動地保持至少兩次陪他精讀。晚上妹妹睡着後我們帶着他去咖啡館,點一些堅果、一小盤不那麼甜的點心,我們喝紅茶加奶,兒子只要一杯白水。有時共讀的是某個小說裡的一個章節,有時是一篇我們都覺得很枯燥無味的科普文,也有時是能讓兒子看得手舞足蹈的一本漫畫書。無論讀什麼,這樣的過程都會讓我們儘可能地窺見孩子的長項與短板。

兒子平日就是個書蟲,老師因他課間不去戶外活動,總躲起來看書這件事,就跟我談過好幾次。按說我們早就可以放心地只管搬書給他,他都會一一讀過。但正是在這樣的堅持共讀中,我發現了他的詞彙弱項——很多英文單詞放在常讀的書中他都能讀懂,但如果單拿出來,或是換到一本他不熟悉的書中,他有時會搞不清意思。

中文亦是如此,好好的字,當它以詞語、固定名詞或是成語的形式出現,兒子完全能掌握。但挑出單字,有些字就成了“陌生臉”,也有些字他認識卻寫不出來。但鑑於他讀書速度極快,這樣“臉熟”卻並未真正掌握的詞彙,立刻就被放過去了,而積累的問題,或許需要很長時間纔會發酵出來。

我也發現他對各種文章的行文方式關注甚少,更多的是追求快速閱讀。因而在精讀過程中,所有的概括總結部分,他都描述得既煩瑣又容易漏掉關鍵信息。

而這些問題,都會對他的寫作產生直接影響。

針對以上兩點問題,我們會和他分析探討一些單詞的詞根和前後綴,或者用反義詞等聯想方式,來幫助單詞記憶。我也會提醒他永遠保持概括與思考的習慣。在概括每個段落時,不要用“這一個段落講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羣原始人生活在大海遙遠的另一邊,有一天他們……”這樣的講述方式,而請他試着用“這一段講了原始人鑽燧取火的故事”的方式展開,後面再講故事細節也不遲。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一點兒小小的提示,卻能給孩子大大的啓發和改變。很快,他的總結能力就有了起色,當他知道一篇文章的作者每段都要寫什麼時,換他來寫作,他也就清楚了自己該如何去寫。而同樣的,當他掌握了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時,他就開始注意起以往被忽視掉的詞性、詞義以及一些常用詞組搭配在一起時不能更改的樣態。

我從這樣的共讀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孩子的知識盲區,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順便講解。比如有一天我們讀到morse code(莫爾斯電碼),他問我是不是braille(盲文),我們於是搜了二者的圖片進行對比,又詳細查了關於莫爾斯電碼的背景知識。所有的查詢過程,都是他來主導的,查完他講給我聽,偶爾我會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問。我們都從中收穫了知識,而他比我又多得到了自信。

每次陪孩子讀書或寫作業,都會又一次提醒我,一定不要忘記,當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與閱讀內容不匹配時,記憶是很難的,孩子更是如此。

就像美劇《生活大爆炸》,我追到第12季,其中生活日常和各種搞笑的梗,再提起時我差不多都記得,而主角Sheldon(謝爾頓)和他的一夥科學家朋友對話中的所有專業術語,我就像從沒看過一樣,全無半分印象。

唯有一個關於量子理論的術語Schrödinger's cat(薛定諤的貓),被我成功記住。原因是劇中用男女感情問題這種淺顯易懂的話題,對它進行了講解,並且不止一次地反覆提及。當時我第一遍並沒看明白,又特意倒退回去仔細看了兩遍,並上網搜了資料直到自己差不多懂了。後來在其他電影或書中,再遇到這個詞時,莫名就有種親切感與不是“科普盲”的小傲嬌。

理解了詞彙學習和記憶的規律,也就明白了孩子有時記不住的內容,除了沒有用心、複習不夠這些因素外,還有些客觀的原因,可以被避免和諒解。

此外我還發現,即便剛跟孩子一起振振有詞地分析完單詞記憶法,我也依然“撂爪就忘”。因而要懂得體諒孩子的不容易,第二天見他又忘了,再提醒一下就是,絕對不要無端地吼孩子爲什麼不長記性,是不是不努力。

有時我還會主動給自己和孩子製造一些小調劑,比如當他做在線閱讀時,我會在他身後的工作臺電腦前,看着屏幕上與他同步的PDF(便攜式文檔格式)文件,緩緩地讀上一段。他會好奇地問:“你怎麼能說出來我讀的內容?”我裝作若無其事地說:“哦,這個簡單,以前讀過,我都背下來了。”他瞬間“石化”,馬上發奮起來,自己也非背下來不可。

當他結束閱讀,題目也都做得很好了,我招手讓他來看我的屏幕,然後和他一起爆笑。下次他不會再上當,但誰知道下次又會發生什麼呢。時常有樂子,便總是有期待,不容易倦怠。

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越多,你越會發現,沒發現問題並不代表沒有問題,表面上看到的歲月靜好,未必沒隱藏着驚濤駭浪。

這樣的陪伴,相比起放手要辛苦得多,但孩子的進展你絕對看得見。總有一天你會放手的,不必着急,慢慢來,當孩子準備好的那一刻,會讓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