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籤財政公約 英國拒上「鐵達尼」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爲期2天的歐盟峰會閉幕,歐盟27國中的26國贊成新的財政公約,以化解歐債危機,獨獨英國以維護本身利益爲由,拒絕加入。雖然如此,歐盟在短期紓困救市或中長期建立財政紀律制度方面仍有斬獲。

這場被視爲搶救歐債與歐元最具關鍵性高峰會議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從8日傍晚至9日早晨,歷經10餘小時歐洲理事會主席範宏畢(Herman Van Rompuy)宣佈,救歐債峰會達成短期與中長期方案共識

短期的治標方案包括,歐洲國家國際貨幣基金注資2000億歐元雙邊貸款,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槓桿化操作儘快啓動,而原定2013年7月生效規模50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ESM)提前至明年7月。

由於英國動用否決權,德、法原本期待透過修改歐盟條約方式來貫徹財政改革的希望落空,但還是達到最起碼的要求,歐元區的17個國家已經全數同意簽訂違反財政紀律的懲罰公約,不過將透過政府間的協定來執行,而非修改歐盟條約,新的公約預定明年3月底以前生效。

除英國外,另外9個沒有加入歐元區的歐盟國家領袖也原則同意這項挽救歐元的行動,但有些領袖表示還要回去和國會商量。由於包括愛爾蘭在內的某些國家,其憲法規定,任何關係到讓渡國家主權問題都必須交付全民公投,歐元區新的財政公約仍存在不確定性

另據外電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擬籌設一家外匯投資機構,以進一步多元使用外匯存底,提高外匯投資收益。該新設機構初始資本規模預計3000億美元,將成立2支名爲「華美」與「華歐」的海外投資基金,其投資目標分別爲美洲、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