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下一波臺生匯聚之地:深圳

深圳大學第六屆校長教學獎頒獎典禮。(取自深圳大學公衆號)

回首大陸經濟崛起,跟香港比鄰的深圳,正是改革四十年的最佳縮影,過去的深圳只是一片農地改革開放前是典型農村城市,沒有現代工業或是文化,深圳人口當時只有30萬,現在成長到千萬,胼手胝足的深圳造就不少打工皇帝奮鬥的傳奇故事。

#深圳已擠身大陸前學術重鎮#

如今這批打工皇帝早已在深圳落地生根,他們的下一代也會繼續在深圳打拼,教育更成爲深圳發展的重要議題,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在大陸是極爲稀缺資源,高等教育在深圳的歷史,相比北京上海南京廣州、西安等重要城市相比更是相形遜色,但深圳近年來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儼然有中國前六大學術重鎮的氣氛,而且前景更爲看好。

早在1979年,深圳還沒有一所大學科研機構,意味着深圳的高等教育發展是從零起步,伴隨着經濟發展、產業轉型與教育需求,深圳透過加快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的步伐,率先引進辦學與自辦高校並舉,創造深圳高等教育擴張的契機。爲了滿足深圳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在2000年之後,深圳開始規劃與各地名校創辦以研究生培養爲主的大學城,當年沿留仙大道路上略顯荒蕪的大學城,現已是深圳地鐵5號的大學城站進駐的熱鬧。

相較大陸其他城市的大學城,深圳的大學城定位是匯聚全大陸具有學歷技術、視野的年輕人大批聚集之地,希冀透過經濟發展帶動高等教育規模,打造深圳日後成爲東方矽谷基礎,自然需要高等教育機構的進駐。之所以好企業科技創新成果在深圳不斷涌現,就是因爲深圳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化,促使企業以市場爲導向不斷創新,對於產業人才需求的可謂求才若渴,深圳給了年輕人展現實力的舞臺。

#知名大學紛紛進駐深圳的規模優勢#

深圳的高等教育優勢,主要是近年來深圳已擁有位列廣東省前茅的研究生教育環境,例如在深圳大學城設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四家大學的研究生院,加上深圳大學共有五所研究生培養機構。除了知名大學在深圳陸續設立分校之外,深圳當地建立的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等,都已成爲全大陸地區家喻戶曉的名校。

赴深圳成爲中小學教師,也成爲大學生和研究生所向往的職涯規劃,因爲深圳擁有全國領先的初等、中等教育資源,依賴於雄厚的公共財政和民間資源,不僅吸引大陸各地的優秀教師,深圳境內的中小學校在硬體設施,亦大幅領先其他城市。針對這股現象,大陸網路有掀起一波討論熱潮:

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到深圳中小學任教,到底算不算人才浪費?支持者贊同:名師出高徒,下一代更優秀,而且教師是事業編制且工作穩定,不擔心像在企業年紀大了做不動,而是資歷越深越香職稱會越來越高,收入自然越來越高;然而,反對者認爲這股現象反映出高等人力資源錯置的荒誕:試想,萬里挑一的聰明孩子,應當繼續深造作科研的工作,就這麼去做中學老師

筆者認爲主因是深圳中小學教師薪資高福利好,能夠準時4點半下班,一年三個月寒暑假期還帶有薪水,並且保障教師能幹到退休,退休後工資更高,清華北大那些畢業生來說,去深圳教書不失爲一個好的職涯選擇。俗話說;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天的深圳已經成爲國內外知名大學最鍾愛的城市和最理想的辦學合作物件,深圳已經在經濟特區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等教育特區的方向發展。

#北京、上海之外,深圳將是下一波臺生匯聚之地#

城市規劃上,深圳展現硬體設施展現出來的特色並不輸北京及上海,在創新領域上甚至更爲精進。是以,孔雀東南飛的深圳享有經濟特區的特權,在高科技、通訊業等享有競爭優勢,深圳雖非大陸第五個直轄市,但已享有與一線城市爭取資源投入及聚集的軟實力,北京、上海、深圳等發展優勢各有千秋,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讓深圳的發展更具有底氣

臺生赴大陸地區留學主要以北京、上海爲大宗,廣州、廈門、天津、南京、武漢、深圳等也吸引不少臺生聚集。不過,相比其他臺生聚集的內陸城市,深圳因爲鄰近香港,在吸引學子選擇在深圳的求職、實習的優勢明顯,知名大學也紛紛聚集當地,帶動當地高等教育規模的提升,深圳是真正的中國矽谷,筆者尤其看好日後臺生會掀起更大一波前往深圳留學、實習、求職的動力。

林士清/走過兩岸清華的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