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財才存得到退休金? 施羅德提「三多」策略

▲退休示意圖。(圖/pixabay)

記者賴亭羽臺北報導

面對年金改革的紛紛擾擾,其實不只是公務人員,廣大的臺灣上班族退休金準備上也充滿焦慮和徬徨。有鑑於此,施羅德投信與《遠見雜誌》聯手,委託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針對全臺灣的25至55歲上班族羣,製作「上班族退休準備指數」,希望瞭解全臺灣上班族羣在退休準備上的意向以及行動

施羅德投信行銷主管吳佳嫺認爲,退休金準備應該就像是教育購屋人生財務規劃的一環,不該被挪用,甚至應該專款專戶設立。其實就退休準備來看,因爲有時間優勢建議只要把握簡單「三多」策略,相信擁有舒適安穩的退休生活非難事。

「三多」的基本架構,也就是退休金的三大支柱。一般來說,退休金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爲勞保國民年金等基本保障;第二則爲企業員工提撥的勞退基金;而第三支柱就是來自於個人準備、家庭協助。如果要擁有更無虞的退休生活,第二支柱的提撥不能少,甚至在第三支柱的準備上更是不能忽略。

一、「多」一點簡單:

也就是最簡單的,除了企業僱主每月提撥的6%之外,每月主動提撥參與勞退新制。根據此次受訪者(只針對勞工)的回覆,每月有自行提撥薪資到自己政府勞退退休金專戶的比例達14.2%,相較於2016年的10.5%(當年度調查爲30-55歲勞工)明顯提升。吳佳嫺認爲,每月自動提撥1%至6%至勞退退休金專戶可說是儲蓄退休金的第一步,因爲自動提撥有遞延賦稅以及強迫自己儲蓄等兩大好處。單就節稅來說,以20%稅率爲例,每月自提6%最高是9,000元(自願提繳工資上限爲15萬元),1年下來可提繳10萬8,000元至退休金個人專戶裡,而這筆金額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全數扣除,也就可以立刻年省2萬1,600元的稅金

二、「多」一點明確:

爲退休金額外儲蓄、投資,並明確訂定策略。根據調查,民衆在退休金準備上所採用的投資工具有高達81.8%都是保守的儲蓄和定存,其次纔是保險保單(51.6%)。吳佳嫺表示,這樣的保守操作,最先面臨的考驗就是通膨,不僅達不到資產增值的目標,如果不做有效率的投資,甚至會侵蝕資產,得不償失。

施羅德全球退休制度研究團隊負責人萊斯禮(Lesley-Ann Morgan)幫助不同年齡層的上班族羣先設定了明確策略,就是退休前10年的上班族羣,投資上都應該以「資產增值」爲首要目標,配置80-100%成長型商品,其後才慢慢隨着年齡增加,降低風險

三、「多」一點時間:

吳佳嫺認爲,對退休金準備來說,時間就是最好的優勢,因施羅德研究團隊分析數據指出,如果從25歲開始存退休金,最後存到的錢會比從40歲開始存多了50%。

最後,吳佳嫺要提醒的是,雖說目前是對臺灣上班族羣給退休金準備建議,但實際上,退休金準備是一個從退休前至退休後的一生計劃,要擁有無虞的銀髮生活,每個階段都不能忽視,意即退休前持續累積資產,並透過較爲積極的投資讓資產成長,而在退休後,也透過投資,讓自己擁有固定、可預期收益,這樣纔可望擁有快樂、舒適的銀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