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專業人才爭奪戰 臺灣如何脫穎而出

高階專業人才全球爭搶,臺灣防疫有成,能否趁此機會脫穎而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嚴重影響了全球的產業經濟。臺灣在面對這次疫情的表現傑出,在全球疫情仍未結束的此時,臺灣已率先進入「後疫情時代」,如何趁此機會在國際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憑藉着「能照常生活」、全球第一的安全優勢,可順勢配合政策開放和法規鬆綁,延攬具專業能力的外籍人才及新創業者來臺發展,提升我國產業的競爭力

就我國目前的生活環境、經濟競爭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三大優勢:

優勢一:疫情影響下之經濟衰退率、死亡率全球最低

根據牛津大學馬丁學院(the Oxford Martin School)專案研究員Joe Hasell撰寫的「Which countries have protected both health and the economy in the pandemic?」一文,比較了38個國家2020年第二季GDP表現(與2019年第二季比較),在考量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所有國家都呈現經濟衰退,但臺灣衰退率僅-0.6%最低,且每百萬人死亡人數0.29也是最低。

優勢二:居住與就業環境 全球第一

全球最大旅外人士網站「InterNations」連續六年發佈「旅外人士圈內人」(Expat Insider)年度調查報告,在2019年的調查中,臺灣被選爲「全球最適合海外人士居住與就業的國家」第一名。其中在「安全性」、「醫療品質」與「人民友善度」這三項的表現最爲突出,此外,旅外人士對臺灣的「就業展望滿意度」也是高居所有國家第二位。

優勢三:全球四大「超級創新國」之一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公佈「全球競爭力報告」,針對約140個國家進行全球競爭力評比排名,在2019年的報告中,臺灣競爭力位居全球第12名,尤其是「創新能力」表現最爲突出,只有德國、美國、瑞士和臺灣四個國家分數遠高於其他國家,被列爲「超級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臺灣在專利權數量、產業羣聚完善普遍程度等指標高居第一,勞動力多樣化排第四,而研發支出佔GDP之比重也排第五。

基於既有的優勢,可再增加簽證類別、放寬門檻,並且進行資源整合,用更便民方式提供服務措施,降低外國人才來臺發展的門檻及成本

措施一:增加簽證類別 放寬門檻

外國人若有意來臺就業或創業,最直接的問題是簽證的申請,目前除了應聘工作居留簽證外,還有2018年開辦的「就業金卡」,具四證合一功能,包括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重入國許可;以及「創業家簽證」,提供具創新能力之個人及團隊申請。兩者皆不需像過去一樣,要先找好在臺灣的工作才能透過僱主協助申請簽證,提供專業人才與創業人才更便利的簽證方式,此外,取得「就業金卡」或「創業家簽證」後,不僅能自由進出臺灣,其配偶與未成年子女也可申請依親居留,希望能借以提升外籍人才來臺意願

目前已有不少外國人才取得就業金卡或創業家簽證來臺就業或發展,未來宜進一步參考新加坡作法,增加更多元的簽證種類,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才進入。在2019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調查結果中,新加坡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競爭力,在全球排名第二。新加坡招攬外籍人才的誘因包括經商成本較低、多元簽證種類,像是創業簽證(EntrePass)與不同類型的工作簽證、針對留學生培訓就業簽證和培訓工作許可證,以及專案式計劃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以永久居留權作爲吸引,招攬全球的投資者和具有優秀創業實績的創業家,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措施二:資源整合 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除更多元的簽證種類外,資源整合也同等重要。目前我國政府已成立「Contact Taiwan」攬才服務網絡平臺,提供外國人來臺就業與媒合等服務,不過尚未納入創業家簽證,且簽證種類繁多、各有不同資格條件,如能提供更清楚之資格對照表,以及將創業家簽證也加入四合一證件功能,更能提升外國人辦理簽證之便利性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延燒全球,臺灣擁有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更有足夠的競爭力與突出的創新能力,或許能夠在此時成爲全球人士的避風港,只要再擴大政策向外宣傳,配合資源整合與便民措施,將能夠在此時吸引更多外籍專業人才來臺爲我國產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