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億美元的收購 小芯片牽出“大芯事”

(原標題:350億美元的收購 小芯片牽出“大芯事”)

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產業鏈條的融合也愈加緊密,這就使得任何一筆大的收購,都可能帶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廣泛影響,也就需要利益相關方都來“談一談”。

芯片領域的一筆收購正在經歷各方博弈——AMD350億美元收購Xilinx(賽靈思)。最新的消息顯示,這筆收購已經獲得英國競爭市場管理局的批准。更早之前,其已獲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司法部等的批准,接下來還需中國、歐盟等監管機構的批准。

從全球芯片產業的發展來看,各大公司慣於通過收購來完善產業佈局。而在該行業風雲變幻之際,中國的芯片公司也在不斷加碼自己的芯片能力

“攪動”整個行業格局

如果進展順利,AMD收購賽靈思將成爲全球芯片領域的第二大收購。這會給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位業內人士認爲,這筆收購,可以豐富AMD的解決方案,形成CPU+GPU+FPGA的產品組合,以增加與英特爾、英偉達相比時的行業競爭力

一位芯片公司創始人則認爲,現在的超級計算機領域,需要CPU、GPU、FPGA和AI加速器四種能力。通過不斷的收購整合,目前英特爾、英偉達和AMD已經擁有完整的解決方案,成爲了該領域的三強

“如果沒有收購,中國公司可以選擇和Arm合作,也可以選擇和賽靈思合作,可以先做單品。但現在它們擁有市場定價權,可以配置不同的價格組合,讓中國公司突破起來更難,”上述創始人說。

除了AMD收購案,英偉達欲400億美元收購Arm,也同樣備受關注。多位業內人士認爲,英偉達收購帶來的影響還要大於AMD。

在上述創始人看來,收購會讓英偉達在行業內形成壟斷優勢,未來如果遇到同類產品競爭,大家都在擔心它不會保持客觀中立。“如果英偉達受到股東壓力,它會不會把創新產品先使用半年,然後再給到其他合作廠商,通過各種限制來保持競爭力。”

使用Arm技術授權的公司都會表示擔憂,不只谷歌美國公司,還有很多中國公司,包括華爲海思紫光展銳等。

華爲海思已經受到衝擊。受美國劃定的“實體清單”影響,Arm不再給海思技術授權,這讓後者的全球營收排名直線滑落。

來自研究機構IC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公司營收排名中,華爲海思已經跌出了TOP15,上一年同期排在第10位。受此牽連,研究機構IDC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的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中,華爲跌出了全球TOP5,而上一年同期爲第2位。

加強芯片自主創新

對於這兩筆收購,還在等待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查和批准。雖然業界對此充滿擔憂,但監管機構再次按下“暫停鍵”也不是不可能,畢竟2018年高通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就被否決了。

目前擺在中國公司面前的問題在於,如何加強芯片這種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

2019年,華爲麒麟芯片的推出,可以稱之爲中國芯片界的最大“黑馬”。但因爲“缺芯”,麒麟系列芯片無法再生產,使得華爲Mate40成爲搭載麒麟芯片的“絕版”機。

到2020年,“缺芯”的影響還在持續,但芯片領域的投融資創新高。進入2021年,各大公司對芯片業務的佈局也更爲密集

6月30日,比亞迪發佈公告,旗下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業板IPO申請正式獲得深交所受理。一年前,比亞迪分拆半導體業務,A輪獲得19億元融資,由紅杉資本中金資本以及國投創新領投,投後估值近百億元。

6月26日,百度宣佈將成立獨立芯片公司——崑崙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擔任崑崙芯公司CEO。百度還透露,芯片業務在3月獲得融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PE)牽頭,IDG資本、聯想投資有限公司以及行業基金OrizaHua跟投,估值約130億元。

6月9日,有媒體報道小米正在重新組建芯片團隊,有望重新殺入手機芯片賽道。而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北京松果電子,其後發佈首款自主研發手機芯片澎湃S1以及第二款芯片澎湃S2。

此外,報道稱,海思也在加碼新的芯片技術雙芯疊加,OPPO也在以40萬元的年薪招攬應屆芯片人才

可以看到,自動駕駛芯片和手機芯片需求巨大,也成爲中國公司佈局的重點,這也可能是未來的破局點。來自CINNO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5月的手機芯片出貨量中,海思出貨量銳減後排在第4位,而紫光展銳首次衝入前五,同比增長超6000%。

“中國遲早會趕上國外公司,”上述創始人說,“因爲中國消費了全球一半的芯片,電子市場的大部分終端需求在中國,越靠近市場對需求就越敏感,也就越容易捕捉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