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 CCR紀事錄26/將在外,後果自行負責!

Anita's Angle

很多父母將孩子送出國留學,會捨不得、想念、擔心等表露無遺,若說我父母沒有這些記掛也太決絕,但至少他們是不大表現的。在海外求學的過程中,我雖然不是師長眼中的「trouble maker」,但個性鮮明強硬、手段直接(兇殘?!),有時雖無惡意但調皮總是有的,偶爾會因此上了老師黑名單,需報知家長

高中在歐洲念寄宿學校時,和許多學校一樣有些小習俗,而宿舍同學們相處時間長,難免有些小摩擦。當時我有位要好的臺灣朋友Susan,一來是語言、二 來是文化、另外因爲性格,使得她與許多校內活動顯得分外格格不入,而雞婆的我雖然也不見得多麼融入,但總愛拉着她一起參與學校活動。

每年的Ascension Day耶穌升天節是假日,但短短一天,學校無法放我們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回家,所以會舉辦運動會,將校內三百多位學生分爲四組,進行各式各樣的體育比賽,包括基本的籃球足球網球游泳射擊等,也有比較有看頭的女子泥摔角(其實就是兩個溼漉漉、裹着泥水女生打架)、女子英式橄欖球、或是比賽攀爬鋪上塑膠布、灑上肥皂水斜坡

各種節目是由高年級的學生會成員安排、老師們指導或當裁判,而其他的學生則可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或是跟着自己的團隊幫忙加油。一般來說亞洲學生、尤其是剛入學東北亞學生,對於這種體育活動不大熱衷,女生更是鮮少參加比賽,有些是因爲體能不強、有些則是個性不若歐美的同學這麼熱血。一整天的活動結束後, 學校也會準備大型的BBQ供全校享用,老師同學們會聚在泳池泡水曬太陽,而同學們會對老師惡作劇、或陷害朋友,將受害目標丟進泳池內。

一年運動會,我雖然因爲運動傷害跛着腳,但還是違背醫護老師的叮嚀、興奮地參加了女子英式橄欖球,high過頭的我對Susan說:「今年一定要把妳丟到游泳池裡!」我拍拍她的肩,「我知道妳不會游泳,我們會把妳丟在淺的地方,妳到時踩到底站起來就OK了。」幾個女生朋友和我飽餐一頓後,一邊擡起 Susan的四肢,一邊咯咯笑地將她丟入水中,只見她明明踩着池底、頭臉也在水面上,卻仍浮浮沉沉好像要溺水般,我趕緊跳下水扶住她、牽着她爬上岸。「沒事吧?妳怎麼站在水裡也不行啊?」接着我自嘲道,「本來想開妳玩笑,結果自己卻成落湯雞。」

Susan雖然有點不高興,但事後似乎也沒什麼大礙,我們仍如往常般談笑、一同上下學。誰知過沒一個禮拜母親打電話給我,一接起來劈頭就罵:「妳又闖什麼禍了?妳把那個臺灣女生怎麼了?人家媽媽打來家裡興師問罪,說妳在學校如何如何地整她,妳有毛病嗎?」我聽了腦中一炸,辯解道:「我們明明就好好的沒事啊!」在氣頭上的媽媽難聽進解釋:「沒事她媽媽會打這通電話?我根本不認識她母親還要一直跟人家道歉,妳叫我情何以堪?」聽了我也火大:「妳幹嘛跟她道歉啊?!不要理她就好了嘛!」

母親覺得跟我難以溝通,將話筒遞給父親,他緩聲道:「誰對誰錯我不管,但是妳在那邊怎麼樣我們無法掌控,妳要自行負責,不要把事情搞到父母這兒;我們在臺北已是忙到焦頭爛額,沒有餘心餘力去調解妳和朋友間的小事,妳一人在外就該學習如何處理大小瑣事。」我悶悶地應了聲「喔…」。

自那次之後,任何和老師、同學、朋友間的摩擦與爭執,不論是我的態度兇悍佔上風,又或是覺得委屈,我都自行解決、避免向父母報告,幸好也沒遇上什麼無法處理的事,頂多事過境遷後,當作故事告知家人摯友。有時面臨困難時會覺得一個人有點徬徨無助,但是回想起來也很慶幸自己有自理的經驗和能力,至於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就因人而異了。【下集待續(27)再會,我的美國夢】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