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野蠻生長毀了共享單車

海珠區地鐵沙園站C出口擺放着很多摩拜單車 蘇俊傑攝

本報關於共享單車的報道見報後引起各界熱議。據瞭解,廣州市交委在各相關部門之間研討和草擬了管理方案,並內部徵求了意見,正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編制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北京、上海深圳城市也陸續有相關管理措施出臺。同時,關於廣大共享單車使用者關注的押金安全問題,據瞭解,對於收取押金的當地共享單車企業,或需要設立押金專用賬戶,接受第三方監管,保證專款專用。業內認爲,隨着共享單車用戶量的爆發式增長,國家從保護消費者利益角度思考對行業監管是必然趨勢。

ofo:一天九角租金 就能收回成本

“原來押金存在賬戶上有風險,還是把押金申請退回吧。”昨日,不少市民、網友看過本報報道後決定申請退回押金。福建開發商黃先生表示,擔憂很有道理,如果共享單車還是這樣野蠻生長,很可能就會步P2P的老路。財經媒體人士李女士表示,在金融監管上連P2P都遠遠不如,而且單車紅利期快過了,這種模式一旦被監管,單車投放數量勢必主動或被動減少,而單車數量減少會帶來用戶減少、現金流量減少,也就沒什麼投資價值了。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佔領表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押金設立專用賬戶,接受第三方監管,防止押金被挪作他用。另外,防止出現跑路等情況發生,對於需要收取大量用戶押金的企業,可要求其建立保證金機制,即按照收取押金總額的一定比例向監管部門交付保證金。

共享單車如何盈利

摩拜單車收費標準爲0.5元/半小時,ofo則爲1元/小時,市民孫女士提出疑問:“老是看到那些單車被破壞,一塊、五毛的生意,能賺錢嗎?”據瞭解,共享單車企業盈利的關鍵就在於每輛單車的日均訂單量和新用戶的增加速度。以ofo爲例,單車成本約在400元左右,日常維護運輸的成本約爲車輛成本的10%~20%,使用壽命約18個月。按這個週期來計算,只要1輛車1天能產生0.9元以上的租金收益,就能收回車輛成本。或是出於商業考慮,共享單車企業還從未向外界披露過具體的運營與財務數據。ofo創始人戴威表示,目前ofo車輛使用率較高,每日收益比較穩定,“去年尚未盈利,但已無限接近打平,2017年肯定會實現盈利。”而硬件成本更高的摩拜則多次表示,目前談盈利還爲時尚早。ofo方面稱,租賃費用還是主要收入來源。

還有一些可以預見的盈利點,車身廣告、品牌合作推廣、自行車社區等。理論上來說,共享單車確實擁有巨大的支付價值和廣告價值,是未來可能的盈利點。“但更大潛在價值是收集大量的用戶出行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創造,用數據連接生活服務、娛樂服務等。”易觀互聯網出行高級分析師王晨曦分析,“目前來看,各家企業都在尋找更穩定的盈利結構和模式,不過幾乎都還沒有找到。”

共享單車是資本賭局

無論共享單車盈利與否,各路資本爭先涌入:2016年以來,摩拜和ofo相繼完成多輪融資,摩拜單車20日宣佈再次獲得D輪後新融資,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的股權投資,同時,此前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單車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而在最新一輪融資前,ofo也累計融資2億美元左右,投資方包括唯獵資本、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滴滴出行等。優拜單車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已完成A輪;小鳴單車已完成B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有30多家企業進軍這一領域,摩拜和ofo算是帶頭大哥,還有小白、小藍、小鳴、騎吧、快兔出行等諸多兄弟們。截至今年2月,國內共享單車總數達到了數百萬輛。有分析稱,當“燒錢”成爲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商業模式,卻沒有明確盈利點時,創業公司的經營方式就會變成零和遊戲,成爲吸引資本的“賭局”。儘可能地吸納投資者,在找到盈利模式前活下來,成了這種創業模式的資本遊戲本質。

單車公司

迴應押金之問

摩拜、小鳴單車平臺迴應廣州日報稱,用戶騎行車輛前需要交納一定金額的押金,是租賃行業比較通行的做法,包括政府公共自行車、汽車租賃、甚至圖書租借等都需要交納押金,主要目的是爲了確保資產安全,在出現損壞的情況下能夠進行追償。摩拜、小鳴平臺均表示,專門開立了存放押金的銀行賬戶,百分百確保押金的資金安全。並承諾用戶有退押金需求的時候能滿足需求,並且做好押金安全管理。

對於爲何押金不能實時退還到賬,摩拜公關負責人曹國星解釋稱:“單車平臺沒有支付牌照,只能通過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規定提出申請後一週內到款,其實大部分都能實時到賬。”

隨着共享單車用戶的快速增長,各地共享單車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破壞、違規等行爲也引起關注。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光認爲,靠共享單車企業自發制定規則,比如積分制來控制破壞、違規行爲還不足夠。推動企業與智能部門合作,共同管理投放車輛逐漸成爲社會各界的共識。“最好能將用車誠信納入社會誠信體系;此外,共享單車應納入現有的公共交通體系,政府部門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比如政策、社會資源、管理、規劃等。”記者瞭解到,目前多地政府職能部門已開始研究出臺各種引導安全文明用車和規範運營的措施。

廣州:

正編制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

爲進一步規範引導行業的發展,今年1月,廣州市交委會同市公安局、住房城鄉建設委、城管委、工商局等單位,與目前在廣州運營網絡單車的摩拜、ofo、小鳴、小藍(Bluegogo)等四家企業舉行了溝通座談,共商行業規範發展。市交通部門肯定了網絡單車租賃業務積極的一面,稱其依託手機互聯網結算、無樁租還,爲公交接駁及市民短距離出行提供便利。

針對規範行業管理,廣州市交委透露,目前正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編制城區城市道路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明確設置原則、設置形式和技術標準。相關職能部門、各區也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研究推進自行車道的改造完善事宜。

接下來,各職能部門還將進一步加強政企協商合作,制訂行業規範管理的文件,從道路改造、停放、管理和執法等方面,積極推動引導行業健康、有序和可持續發展。(倪明、劉冉冉、林曉麗)

上海:

試點引導共享單車企業參與社區規劃

上月,上海市市長應勇曾對媒體表示:“目前本市有關部門正着手研究制定相關指導意見,總的是要加強慢行交通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促進共享單車規範有序發展。同時還要鼓勵企業加強規範管理,引導廣大騎行者文明使用和停放,並明確相應的管理和執法措施。”

據悉,上海正以靜安區北站社區爲試點,探索建立專業類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單車企業購買項目服務相融合的模式,來強化非機動車管理力量,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目前,北站社區還將啓動非機動車停放的全面調研,以便能科學設置非機動車停放點。此外,引導共享單車企業參與社區規劃,爲部分大型社區設置小區內非機動車停車位,徹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慶輝)

佛山

摩拜牽手地鐵改善亂停

摩拜、優拜等智能共享單車進入佛山後,也相繼出現了亂停放、不文明騎行的情況。不過,上月初,廣佛地鐵宣佈,正式與摩拜單車開展戰略合作,爲摩拜單車在廣佛地鐵6個出入口設置了推薦停放點,方便市民停放和租借。這種智能共享單車與地鐵無縫銜接創新模式,在國內尚屬首例。廣佛地鐵透露,從該模式運營一個多月來看,摩拜單車的使用率非常高。此外,目前在廣佛地鐵裡,市民還可以通過視頻觀看到由摩拜單車製作的文明騎行短片。

不過,這種模式目前看來尚不能徹底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大量的共享單車依然亂停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共享單車只有尋求與政府、商家更多的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亂停放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傳智)

深圳:

今年規劃280個路內自行車停放區

深圳是共享單車大戰的“重要戰場”,目前各大共享單車品牌在深圳的投放量已超過30萬輛。爲規範單車停放,深圳持續完善自行車停放設施,圍繞軌道公交站點試點建設一批自行車停放區,引導和規範自行車停放。深圳市交委副主任婁和儒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們圍繞福田區南山區羅湖區,共享單車投放量較大的一些軌道、公交站點周邊,在道路紅線範圍內設置自行車停放區域,今年一共選取規劃了280個點位,主要是選取了深圳灣、竹子林、桃園、農林等一些慢行條件較好,需求較大的地方”。

除了爲共享單車設立規範停放區域,深圳市交委還將盡快出臺《關於鼓勵規範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規範行業監督管理。同時,因地制宜、多方式推進自行車道的規劃建設,今年力爭完成100公里自行車道的新建、改造提升。

婁和儒告訴記者,共享單車能較好地解決交通最後一公里問題,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圳對其一直持支持、鼓勵、開放、包容的態度。但面對其發展中出現的系列問題,除了充分相信市場自治,引導企業自律外,政府部門不能迴避公共服務的欠缺,包括自行車路權與騎行環境不足,以及停放規劃跟不上等問題。

爲此,深圳市交委明確提出了今年的自行車道建設規劃,同時完善自行車停放設施。深圳市交委日前發佈了《深圳市自行車停放區(路側帶)設置指引(試行)》,目前圍繞福田區、南山區、羅湖區等共享單車投放量較大的一些軌道、公交站點周邊,首批規劃了280個規範停放區點位,目前已完成40個點位設置,近期將正式發佈停放設施設置的指引,在全市進行推廣。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偲)

觀點

共享單車或刺激公共自行車改革

記者採訪中發現,多個城市的交通部門對於智能共享單車的出現均包容和歡迎的態度。佛山市禪城區交通部門表示,希望智能共享單車的出現,形成更加良性的市場環境,從而刺激禪城現有的公共自行車改革。另據透露,摩拜、ofo等智能共享單車已與佛山市的順德區、禪城區等交通部門進行過洽談合作。當地政府能否將公共自行車的站點停放資源、自行車道資源與智能共享單車共享,同時雙方在運營模式和管理上是否有所創新,值得期待。

近年來,不少城市的公共自行車面臨的共同問題是較高的流失率,這與共享單車的遭遇也十分相似。流失的背後,是使用者有借不還,公車私用以及破壞丟棄等。今年,有佛山市禪城區政協委員提議加快公共自行車改革,暫停對公共自行車的投放,並希望共享單車在不斷髮展後,使公共自行車能夠逐步退出市場。

據瞭解,公共自行車流失率高的問題,目前解決得最好的是中山市。該市之所以保持這樣低的流失率,主要是市民自覺監督,以及和警方合作的結果。如果市民租車後超過24小時沒有歸還,自行車監督維護員就會根據其辦卡時填報的信息,主動聯繫追回車輛。如果被盜,運營方將指引市民報案,交由公安機關調查追回。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傳智)

管好共享單車更要管好騎車人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博士劉銀喜表示,“從摩拜單車的運營規定來看,已經比較完善了,但現在碰到的是部分騎行者不遵守規則,所以最要管的是破壞規則的騎車人,這就不能單靠企業,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儘快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包括提高單車通行條件,在自行車道路規劃上多支持,優化網點佈局,研究政府主導的公共單車、企業運營的共享單車的統一協調管理制度。”

摩拜上海的相關負責人Eva表示,在上海推出摩拜單車的前三個月裡,關於違停的舉報就佔50%左右,成爲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其實從摩拜單車推出開始,就已對此作出明確規定:用戶要將車子停放在路邊白線劃定的公共停車區域內,具體是停車架上、白線內、機非隔離帶裡、行道樹間,都以不妨礙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順暢通行爲準,既方便下一位用戶的定位與使用,也不會破壞整個城市的環境。

類似摩拜單車這樣的共享單車最初投放的地點基本都是在市中心,或靠近地鐵,或靠近居住小區、繁華地段,目的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交通問題。Eva說,“摩拜既是共享單車,就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一位都按照既定規則來使用,養成文明習慣,否則若是人人如此,又談何共享?”Eva表示,種種違停通過技術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與規避,但對於一些蓄意破壞的行爲,管理方也非常無奈。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白志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