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張學良餘生在軟禁中渡過

張學良趙四小姐。(本報系資料照片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本報系資料照片)

張學良(左一)在新竹軟禁期間,與趙四小姐打牌消磨時間,晚年還打麻將,因眼力不好,麻將牌都很大才看得清楚。(本報系資料照片)

個人的犧牲終於使蔣介石沒有了食言藉口全面抗戰序幕,就此拉開。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要返回南京。張學良毅然決定陪蔣到南京。行前,張學良對部下表明瞭送蔣的意圖:「你們要知道,這次事變,對蔣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們現在不但要放他走,而且今後還要擁護他作領袖,還要同他一起共事。所以我們萬不能再爲難他,我們要給他撐面子,使他恢復威信,今後好見人,好說話,好做事。我親自送他就是這個意思,使他答應我們的事不能反悔……」

當時,大家都勸他不要去送,害怕此去兇險難測。果然,蔣介石一到南京,就把張學良軟禁起來,從此張學良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幽居歲月。但他個人的犧牲終於使蔣介石沒有了食言的藉口,全面抗戰的序幕,就此拉開。

軟禁歲月輾轉遷徙

張學良被軟禁之後,先後輾轉關押在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被送往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溫泉,在此住了十多年(其故居現已開放觀光)。雖然生活方面,不至於太虧待他,但昔日統率幾十萬大軍的少帥失去了最寶貴的人身自由,空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無處發泄。然而,張學良並沒有悲觀、消沉,爲了排遣心中的鬱悶,張學良苦中作樂,或醉心於山水,或參加體育運動,或研究明史,晚年開始信奉基督教,沉迷於神學。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臺後,因戴笠已經去世,「管束」張學良的工作由當時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的蔣經國接替。由於他們都有一位做元首的父親,經歷和背景也很相似,同時蔣經國對張學良的爲人很欣賞,而且西安事變的結果是促成蔣經國從蘇聯回國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主管看管張學良的工作後,就決心要和張學良做朋友。不論工作多麼忙,總是抽空去看望張學良或是約張學良到他的官邸小聚

一九五九年蔣介石下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實際上仍然暗中監視。一九六一年張學良在臺北市北投復興崗蓋了一棟二層小樓住下。蔣經國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傢俱。張學良自己也買了一輛二手的福特轎車,可以去看看朋友。

張學良愛好畫畫,早在一九三○年,就結識了張大千。張大千回臺定居後,住在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兩人經常相見。在張大千的提議下,張學良、張羣王新衡,每月聚會一次,人稱「三張一王團團會」。

漫長的幽居生活,張學良孤傲的性格被煎熬得逐漸平和,健壯的身體也日漸衰弱,用他自己的詩寫照:則是「白髮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一九九一年,張學良獲准赴美探親。一九九五年,他定居美國檀香山餘生在夏威夷度過。二○○一年十月十四日晚(北京時間十五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一○一歲。

軼事:紅粉知己、白首締盟在張學良漫長寂寞的幽居生活中,幸虧有趙四小姐陪伴相守,給了他莫大的安慰。想當年張學良爲顯貴公子,少年得志,倜儻風流。有美女喜愛,不算稀奇。難得是大廈將傾,樹倒猢猻散之後,仍有紅顏知己,捨命相從,坐通牢底,生死不渝。這一點縱是《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也無此福分。而張學良卻一生受之,的確難得。

張學良的元配于鳳至。他和趙四小姐是一九二七年在天津認識的。當時趙四小姐只有十五歲。她名叫趙一荻,是英文名字Edith的譯音。她的父親趙慶華,曾任津浦鐵路局局長。那時趙四小姐還是中學生,隨姐姐到蔡公館的舞廳,與張學良雙雙進入舞池。兩人相遇純屬偶然,不過趙四小姐這一次好奇之行卻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她在這次舞會上偷偷愛上了叱吒風雲、有少帥之稱的青年將領張學良。而少帥也驚歎她的天生麗質和優雅舉止。只是當時雙方都未明確示愛。

然而,愛就這樣默默地誕生了。一九二八年六月三日,張父遇害後,埋頭奔喪的少帥心事重重地向趙四道別,並委婉的袒露愛慕之情。不想,面對這個深陷於哀痛中的青年男子,趙四竟不顧羞澀與矜持,勇敢的接受了少帥的一吻定情

後來,趙四小姐的異母兄就到老太爺那裡告狀。原來趙四的母親是盛宣懷家裡的丫頭,是姨太太。上面還有個太太,是盛家的小姐,生了幾個哥哥。哥哥就借這事來打擊趙四母親這一房。老太爺一聽大怒,就登報脫離父女關係

四小姐愛國賢內助

趙四小姐索性就與張學良同居。原配夫人于鳳至對趙四小姐此舉的理解和寬容接納,又讓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倍感欣慰。儘管爲了家庭和睦,張學良向趙四小姐提出她將沒有夫人名分,只能對外稱作他的私人秘書,對內稱爲侍從小姐,但這並未阻止兩人相愛。

爲了不使趙四寂寞及荒廢學業,張學良不僅將她送進奉天大學深造,還讓美貌出衆、才智過人的趙四熟悉了軍內密碼,成爲張少帥軍務上名副其實的秘書和不可缺少的助手。以至於張學良後來「西安事變」的成功進行,也多虧了趙四這位賢內助。她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熱忱,夜以繼日地精心完成好張學良交辦的每一項任務。(接右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