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企工資改革 金飯碗將不再

工資調整爲保障勞動者獲得合理收入。圖爲江西鋼鐵廠工人正在進行作業。(新華社資料照片

福州一展會上的中國中車展臺。 (中新社資料照片)

近日,北京市出臺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並明確了國企經濟效益增加或降低工資總額調整方案,據瞭解,自去年5月大陸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以來,已有18個省市出臺地方版改革意見,這意味着國企工資「能增不能減」慣例將被打破,國企「金飯碗」不再。

根據大陸國務院發佈的意見指出,在工資總額決定機制部分,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範圍內確定;經濟效益下降的企業,除了受到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工資總額應下降;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企業,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適度下降;企業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

《意見》也對國有企業內部工資分配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向關鍵職務、生產一線工作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薪資,加強全員績效考覈,使員工收入與其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做到能增能減。

拉開工資分配差距

截至目前,至少已經有北京、山東福建廣西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江西、遼寧陝西四川重慶等18個省市出臺地方版國企工資改革意見,細化工資效益聯動指標,確定了工資總額增長或下降的條件和範圍。

對此,《人民日報》指出,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打破長期以來大陸部分國有企業內部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同時將使國有企業內部分配結果更符合市場機制的要求,防止市場失靈

保障勞工合理收入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則強調,大陸政府出臺這個規則與「勞動力市場適應」和「勞動生產率」這兩部份內容針對性很強,其實說穿了就是爲保障普通勞動者透過勞動獲得合理收入。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企業薪酬研究室主任劉軍勝則認爲,人民收入的分配結構中,工資收入佔了最主要的部分,國企工資改革將起到「風向標示範作用,將對大陸收入分配改革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