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 現代入夥?

蘋果造車再起波瀾,最新的傳聞落在了蘋果的“合夥人”身上。1月8日,就在特斯拉市值超越Facebook、馬斯克成爲全球首富的同一天,市場傳聞稱蘋果正與現代汽車集團洽談自動駕駛電動車的合作,可能涉及Apple Car的製造和電池研發,蘋果的目標是在2027年推出Apple Car。

這一消息最初是由《韓國經濟日報》曝出的,此後路透社彭博社等也相繼進行報道稱,現代汽車表示正在與蘋果就汽車合作進行討論。報道稱,這項合作計劃是由蘋果方面提出的,現代汽車已經完成了內部討論,正等待管理層批准。

對於該消息,蘋果拒絕置評,但現代汽車的迴應卻是一再改口。最初,現代汽車一位官員否認了這一報道。隨後,現代汽車又通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發佈聲明稱,“據我們瞭解,蘋果正在與包括現代汽車在內的多家全球汽車製造商進行討論。討論還處於早期階段”。

但沒過多久,口風又變了,現代取消了聲明中提到蘋果的內容,改爲“我們收到了多家公司的合作提議,但尚未做出決定”。

北京商報記者就合作的可能以及後續是否會有進展分別聯繫了蘋果和現代兩家公司,但截至發稿時仍未收到回覆。

受此消息影響,上週五當天,現代和其子公司股價激增。現代股價飆升23.8%,至每股255000韓元(約232.56美元),爲1988年以來最大盤中漲幅。同時其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現代摩比斯同比大漲30%。

雖然定論尚無,但傳聞並非空穴來風。此前就接連有消息稱,蘋果將與其他製造商合作生產Apple Car。其實不只是蘋果,新老造車勢力的聯姻早就層出不窮。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已經與克萊斯勒合作,而亞馬遜公司則與Rivian Automotive就送貨車展開合作。

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iel Ives在近期的研報中也表示,未來十年電動車市場將超過萬億美元規模,蘋果最終選擇加入這個大潮是非常明智的。但要想大規模量產汽車非常困難,合作模式對於Apple Car是最好的路徑

汽車專家顏景輝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到,蘋果在汽車行業弱項正是造車,因爲他們沒有傳統車企製造生產汽車的經驗,也沒有自己的造車工廠,正是在這個方面,蘋果可以和傳統車企有機資源整合互補。兩者之間可以本着創新的原則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於競爭和促進。

若真要造車,現代對於蘋果而言或許也不失爲一個不錯的合作方日本大和證券分析師Chung Sung-yop分析,現代汽車積極轉型自動駕駛技術電動汽車,並主動與外部企業合作,“日本車廠對外部合作很謹慎,加上蘋果不太可能選擇美國的車廠”。

事實上,作爲傳統車企,現代汽車在向新能源轉型方面歷來積極。根據線上數據庫Statista,現代汽車是目前全球第六大車廠。2009年該集團即在韓國推出了首款電動化車型,2015年其構建了涵蓋所有電動化車型的量產體系。

去年10月繼任現代汽車董事長的鄭義宣曾表示,公司目標是到2025年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擁有10%市場佔有率。爲此,現代汽車投入不小,計劃到2025年向未來移動技術投資41萬億韓元(370億美元),使其與大衆汽車等主要企業持平

在此前,現代已經和中國百度和美國芯片企業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合作。公司還和克羅地亞汽車廠商Rimac共同研發電動汽車,和共享打車公司Grab和Ola有出行服務合作。

“這些合作關係當然也對蘋果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顏景輝還指出,現代汽車位於亞洲,而亞洲預計是未來幾十年汽車市場增長最快的區域。且現代的工廠毗鄰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動車市場,離中國臺灣印度等其他蘋果產業鏈公司所在地也不遠。可見地理優勢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伯明翰商學院自動駕駛專家David Bailey認爲,現代強大的工業網絡也是重要的加分項。除了汽車之外,現代集團的業務涵蓋鋼鐵、電梯等等行業。

雖然目前雙方合作尚沒有確切的消息,但有觀點預測,若兩家公司開展合作,現代汽車的整車量產和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經驗將與蘋果的自動駕駛系統實現協同效應,共同引領未來移動出行。

卡迪夫商學院自動駕駛產業研究中心主任Peter Wells認爲,除了現代,蘋果還可能選擇更多合作方。日本的本田豐田每年在美國賣出幾百萬輛汽車,他們都可能成爲蘋果的合作伙伴。還有分析師認爲,全球最大汽車廠商大衆、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路虎、中國的吉利都是蘋果的潛在選擇。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