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臺美供應鏈不能沒有大陸臺商撐持

爲了響應川普美國製造」政策,蔡政府已派國策顧問何美玥率團,將於本月中赴美參加「選擇美國」峰會,以引導我方企業擴大投資美國,並藉此強化「臺美供應鏈」。事實上,當前臺美貿易,已有相當大比例是通過大陸臺商運作,因而臺美供應鏈未來無論如何強化,都不能沒有大陸臺商的撐持。蔡政府宜加強聯結大陸臺商,以攜手促進臺美經貿

美國商務部主辦今年度「選擇美國」投資峰會,預定本月18日至20日在華府舉行。蔡政府已組成歷來規模最大的「2017企業領袖訪美團」,將由何美玥率領,前往參加。該團成員來自石化、鋼鐵、電子資通訊智慧機械等行業,人數超過百人。

蔡政府希望藉此次活動,引導我方企業擴大投資美國,另方面也要增加採購美國產品,及爭取更多與美企技術合作機會。蔡政府認爲,這樣的作法,可以把臺美供應鏈從「單向」強化爲「雙向」;也就是說,現有臺美供應鏈主要是臺灣單向對美供應,希望將來美國也擴大對臺灣供應,如此的雙向供應鏈,將使臺美經貿關係緊密化。

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又是臺灣在國際社會的最重要盟友,因而蔡政府大力強化臺美經貿關係的動機和目的,人們很容易理解。但蔡政府在推動這件事時,眼睛裡不能只有美臺,也必須注目西邊的大陸臺商;因爲後者在臺美供應鏈裡的角色地位實在太重要了。

長期以來,「臺灣接單,大陸製造,外銷美國」,一直是臺美貿易的重要運作模式。很多臺商在大陸主攻美國市場,或爲美國品牌廠商代工,是大陸對美出口貿易領域的要角

而大陸臺商爲了生產對美出口產品,自臺灣採購了大量物料機件,使臺灣每年都享有豐厚的對陸貿易順差,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助力。換言之,大陸臺商是臺美貿易的紐帶,地位不容忽視。

因此,大陸臺商和美國關係密切程度,比起臺灣在地廠商,實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大陸臺商有不少是拿美國護照,以美資企業名義在大陸投資;另有人不但對美出口產品,而且在美投資設立行銷通路;亦有經營佈局「兩頭在美」者,即原料來自美國,加工製造後,成品仍回銷美國。種種情況,不一而足。

更重要的是,大陸臺商所形成的對美供應鏈,產業門類齊全,規模亦龐大,很難搬移。將來在川普「美國製造」政策下,即便有些「總裝廠」從大陸搬到美國,但爲數衆多的配套零組件材料廠,大部分會留在大陸,屆時通過對美出口方式,繼續向移美的總裝廠供貨。畢竟,美國的環境,是很難複製出如此龐大的配套產業體系。

總的看來,大陸臺商實是我方發展對美經貿的重要籌碼,值得蔡政府積極加以運用。應知將來臺美的雙向供應鏈,臺灣對美供應的部分,仍需由大陸臺商當要角;而美國對臺供應的部分,美方廠商亦很可能委由大陸臺商製造、出貨。

可是,蔡政府上任以來,又是如何對待大陸臺商呢?很顯然地,蔡政府把對外經貿重心放到新南向及對美,相對上淡化了對陸經貿的重要性,因而臺商在陸事業發展,並未得到蔡政府「關愛的眼神」。

在近一年來大陸臺商幾次年節回臺聚會上,蔡政府首長致詞重點,都是訴求臺商回臺投資或轉投資新南向市場,而未有協助臺商在陸深化發展的意思表示。另據瞭解,陸委會海基會已加強輔導大陸臺商「退場」,讓有意出走的臺商能從大陸「全身而退」。

這些對陸消極言行,並不符合臺商大陸投資數額仍在穩定增加、大陸仍穩居臺灣最大出口市場的事實,也忽視了大陸臺商在臺美貿易中的關鍵地位。

爲了將來能順利強化臺美供應鏈,蔡政府有必要改變其對大陸臺商態度,即轉爲關心及協助臺商大陸事業發展,尤須就臺美經貿發展計劃,妥善安排大陸臺商和臺灣在地廠商對美貿易層面的產業分工,使臺方對美經貿利益最大化。這件事可以委託民間工商團體智庫出面執行。

另外,在大陸臺商下次年節(中秋節)回臺聚會時,蔡政府不妨提出如何加強臺美經貿課題,來和臺商作深入討論,以求取共識,並據此形成共同行動綱領,一起促進對美經貿。如有大陸臺商積極撐持,臺美經貿發展就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