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國軍在閘北的突擊行動──淞滬三棲大戰(十)

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蹟陳列室的工作人員在陳列的照片資料前駐足。(新華社

蘊藻濱南岸日軍持續攻擊

10月14-17日這段期間,日軍於蘊藻濱南岸發動了向南、西南的攻擊,這些攻擊很明顯帶有一種持續發展且漸次增強的大攻勢性質,儘管接受到強大的砲兵與空中支援,日軍的攻擊僅獲得極少的進展日本人僅只將其橋頭堡做了些許拓寬,其攻擊矛頭則在公路以西往大場方向進行了1公里深的推進。藉由不斷的向西攻擊,日軍向該方面搜尋位於其側翼國軍以進行拘束。在大場-劉行公路東向一帶戰鬥中的第36師一個旅,因遭到日軍猛烈的轟炸而敗下陣來,故日軍能夠於17日佔領東去大場之公路線,因而在蘊藻濱南岸站穩陣腳。從現在開始,日軍攻勢重點逐漸向東轉移,第二天,日軍在通往大場之公路兩側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本日日軍的攻擊收效甚微,此正說明了國軍砲兵統一指揮運用發揮了良好的效果,由於日軍砲兵主力尚停留在蘊藻濱北岸,是以其無法制壓國軍砲兵,蓋其數量雖多,但射擊不良又缺乏準確性

日軍經由空中偵察發現,國軍已有新銳部隊正向前線運輸中,日軍轟炸機部隊即開始向國軍後方轉運點展開攻擊,其中尤以對蘇州南翔鐵路線,其攻擊既猛烈又有系統。日本人的空中活動最主要針對南翔、崑山、蘇州、無錫等地之車站,還有鐵路沿線上的橋樑。最主要由於鐵路人員紀律嚴明行動、組織運作單純性(封閉系統),以及對於損害維修已具備廣泛的準備,日軍儘管發動了最猛烈的規律性攻擊,但僅能對鐵路運作產生延遲的效果,即便造成中斷,也很少超過數小時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