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連宋落選 兩岸步上回不去一途──中國謀略(八)

第十任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會,五位候選人陳水扁右起)、許信良李敖、連戰、宋楚瑜發表政見前一起合影。(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這段關於「臺商西進」的簡單歷程描繪,恰似濃縮版一帶一路當中有關「走出去」之雛形,差別在於「臺灣產業轉移潮」除了勞工薪資上漲、環保壓力、臺灣統獨內耗之外,也與幣值調整有關。美國以「貿易不公平」、「臺灣順差過大」爲由,強逼新臺幣快速升值。

1983~1989年的6年間,新臺幣從40.27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26.16元兌1美元,猶如溫水青蛙般,逐漸使淺盤式經濟形態的臺灣出口受到前所未有之重壓,產業生存環境極爲嚴峻。這種情況與1885年美國聯合英法德列強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注2】所引發幣值猛升、產業外移的情況有雷同之處。

對當時的臺灣來說,最佳選擇自然是「西進」將全部或部分產業轉移至同文、同種、同語言的大陸繼續經營,以充分利用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各種紅利,進而壯大自己。這事實上也是2004年連戰與宋楚瑜搭檔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副總統時,所提出之政見--建設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注3】的主要依據:以大陸爲發展腹地,臺灣則擔當國際(尤其是日本)中轉大陸或「引路人」的角色,從而使臺灣成爲「前進基地」、「橋頭堡」之產業價值鏈「頂端存在」的完美經濟策略。

(作者提供)

可惜連宋被陳水扁的「兩顆子彈」【注4】重擊,以極其微弱差距的不到3萬票(0.228%)落選,比四年前不到3%的差距,更令藍營感到悲憤。

從此亞太營運中心進入閉關、塵封狀態,即使偶有政治人物提及,也只是嘴巴說說而已,沒有或難有任何實際作爲。(待續)

【注2】

廣場協議: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以簽訂此協定。

廣場協定的簽訂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金融財政的部門)的強力推動。當時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日元升值可以幫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場,成立合資企業。廣場協定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注3】

亞太營運中心:是臺灣曾經推動的主要經濟建設政策之一。所謂營運中心,是指六項專業中心,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

最早是由日本經濟學者「大前研一」在1993年間提出,當時臺灣採納了這個想法,並將「推動臺灣成爲亞太營運中心」作爲接下來國民黨的經濟政策主軸口號

但由於政黨輪替和國際情勢的變化,發現本計劃推動並未如預期中順利。2000年當選的陳水扁將計劃改爲建設臺灣成爲「綠色矽島」,因此亞太營運中心計劃進入歷史。

【注4】

兩顆子彈:2004年3月19日,臺灣領導人選舉前一天,在街頭拉票造勢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分別被混在人羣中的槍手開槍擊中,一顆子彈擦破陳水扁肚皮,另一顆子彈打在呂秀蓮的膝蓋上。因「兩顆長眼睛的子彈」,民進黨民調落後的情況發生了180度的翻盤。助陳水扁勝選的「兩顆子彈」槍擊案,因開槍者和調查者神秘死亡、作案現場關鍵證據神秘丟失,至今仍是懸案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