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我的「嚇四跳」之奇幻遭遇──中國謀略(十一)

1997年,浙江省漁民蓋起的三層樓房。(新華社

重啓大陸考察,境遇大不相同

時間到了1999年,臺灣遭受1997東南亞金融風暴衝擊與後續影響,經濟環境大不如前;加之大陸於1997啓動「房改」【注5】--要住房市場,不要找市長。我判斷時機似乎漸趨成熟,於是又開始組織大陸房地產考察團,因爲已有之前成功舉辦相關活動的名聲在外,不少社團如:中華民國建築經理公會臺中市建商公會、高雄市(縣)建商公會……等代表性單位,紛紛委託我安排拜會、參訪行程,我欣然應允並着手進行。

這個時候我明顯感受到了與七年前完全不一樣的氛圍狀態,在兩岸皆是如此。

92年時,別說局處長,連市長甚至部級幹部都能輕易或不太難的邀約洽談、拜會,但97年時大概只能到達司局級官員,再往上便頗爲費勁了。

我的「嚇四跳」之奇幻遭遇

我還記得很清楚,92年與中央級的國土局局長相約碰面(後來與建設部合併),開始了我的「嚇四跳」之行。

到了他的辦公室我就嚇了第一跳,極其簡樸,約20平米的辦公室只有一張辦公桌及單薄的單人鐵牀(是的,就放在距離辦公桌不及一米的牆角),談完事情之後,他邀請我坐他的車一起去吃晚飯,於是我們出了辦公室往他的專車前進,定睛一看,嚇了第二跳,基本上就是個裕隆級別二手車(當年的裕隆堪稱是臺灣中低檔的國民車),而且看起來車齡最起碼不低於20年,儘管外表擦拭得很乾淨,但歲月的痕跡卻難以遮掩。

上了車之後就更神奇的嚇了第三跳了,內部陳舊到不可思議,我與他並坐的後座,竟然是在長期使用、已年久塌陷、原來的坐墊之上,再加上一塊長條形海綿坐墊(如果沒記錯的話是棗紅色的),看得出來那個「新的」坐墊也用了不短時間尼龍布料已泛白。

更有趣的是,由於是在舊坐墊下加了新坐墊,因此明顯高出一截,人坐下去之後,頭髮隱約可感受已觸碰到車頂(絕非錯覺),車行過程中碰到坑洞時還必須警覺(其實是不自覺的下意識動作)的縮一下腦袋,否則完全可能直接撞到車頂,一路駛來算是「驚心動魄」,倒是我旁邊這位局長那絕對是一派輕鬆、安之若素,令我佩服不已。

那個畫面之突兀,至今想起仍不免啞然失笑。

到了用餐的地方,才知道這家餐廳是國土局自己投資興辦的企業,與會近十人,均爲各司處級幹部,利用餐敘機會向局長爭取預算。這嚇了我第四跳:原來那個時候政府部門是可以經營包括餐廳在內的營利事業的,之前只是聽說,現在總算是身歷其境了。(待續)

【注5】

房改:1997年啓動的住房制度改革,主要的政策變動是由原來的行政手段福利性質實物分配製度,轉變爲按勞分配爲主的貨幣分配製度。職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通過向市場購買或租賃住房解決住房問題,滿足住房需求。

簡言之,要住房找市場,不要找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