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勢力容海明:房地產下半場更需要女性發力

文/王田歌

編者按:核心高層、行業領袖、中堅管理層、策劃銷售、媒體人……越來越多的女性身影頻繁出現,成爲地產界中各個環節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佳人與地產打交道,“她”勢力如何崛起並且突圍而出,在地產界叱吒風雲?本站房產“3.8婦女節”特別策劃,帶你走近有態度的地產佳人“她”的世界。

本期主角:容海明,方圓集團董事副總裁

沉浮地產業十七年,從職場新鮮人到精明強幹的高管,容海明早已是華南頗負盛名的的女地產人。憑藉女性獨特的細膩與堅韌,容海明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如今面對行業換擋期,容海明更多了一分自信。“過去十年是短跑,男性地產人衝刺很厲害。房地產後半場是一場馬拉松,更需要女性發力。”

一張戶型圖開啓職場生涯

爲什麼會選擇進入地產行業?容海明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因爲一張戶型圖。

那年,容海明還是個讀大三的小姑娘,無意中看到了一張房子平面圖,她對此很好奇,二維世界怎麼就變成了人們生活空間

這份好奇心,促使她進入一家房地產公司實習。實習第二週,容海明就幹起了銷售工作。“我學的是營銷專業,不喜歡很規律的工作,我喜歡和人溝通,喜歡做銷售。”早在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容海明就在商場賣過微波爐玉米片。對當時的容海明來說,房子是比玉米片重要無數倍的大額消費品,對中國人一生都有重大影響,幫助別人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家園,她覺得很滿足。

出於這份好奇和喜愛,儘管已經在房地產業度過了十七年,容海明從不後悔。也正是這份好奇和喜愛,支撐她從職場新人中脫穎而出,一步一步成爲方圓集團董事副總裁。

“我從來沒有遇到過跨不過去的坎,也從沒有想過放棄。”容海明說,曾出現過的業主糾紛和誤會,最終反倒成了促使她檢討自己、提升自己的契機。

我會思考,到底企業和客戶是什麼樣的關係?任何事業發展都要以共贏雙贏爲目標,站在客戶角度,多換位思考,事情會更容易解決。”

情感上的共鳴,或許是女地產人獨有的特質,對容海明而言,業主不是全然的工作對象,而是互相信賴的夥伴。十七年裡,容海明負責的項目中不乏“日光盤”等輝煌成績,而多年來始終信賴方圓的老業主卻更值得她銘記。“我十幾年前遇到他們,從買第一套到買第七八套,從這一代買到下一代,從國內買到國外,聽到方圓的名字就很信賴,這是我認爲最有成就感的事。”

房地產日益偏重服務 女性更佔優勢

粗放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房地產正在向改善型、品質化邁進,容海明認爲,中國房地產行業將更加偏重服務,而女性相對細膩的性格特質,將在房地產下半場得到更大發揮。

“去庫存、供給側改革被不斷提起,所有產品都可能過剩,除了服務,中國房地產行業尤其需要深耕服務和經營。前十年,房地產講求快速、果斷,這對男性的要求更高;後十年更追求體驗、服務和細緻,需要女性的細膩特質。現在房地產一線營銷負責人、客戶負責人很多都是女性,這個崗位和角色在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容海明相信情感需求的力量。她認爲,社交互動之所以受到歡迎,根本原因在於人的情感需求不可逆轉,分享是人性的訴求,爲此,房企必須把握好社區服務社羣經營。

爲了解析新一代人的情感需求,容海明笑稱自己已經得了職業病。“前幾年,我到任何地方都忍不住看酒店和住宅的設計,這幾年相反,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我開始關注非房地產行業的變化。”當地最火爆的餐廳、最有人氣的小店,都成了她的觀察對象。“這些店不一定最好吃,但就是最能吸引人氣,我會去想,到底最能吸引人消費的是什麼樣的商家?答案是服務、跨界,不要只以一個行業的視覺看一個行業,房地產也一樣。”

分享趨勢促使女性購房決策地位提升

儘管身爲房地產行業的資深人士,容海明笑稱,家裡買房的事卻不一定由她做主。

“得看房子的功能是什麼。如果用來居住,那就是家庭共有空間,要聽兒子和老人的意見;如果看做投資,就要分析數據和大勢。”

回顧這些年的買房經歷,容海明發現,半小時內作出決策往往是正確的,而花了兩三個月的決策往往是錯誤的,證明女性第一直覺的敏感性。若將決策放到更深的層面,買房與否全在於時機。“不是有一個段子嗎?前十年,中國唯一沒有騙過你的是售樓小姐。在過去十年的經濟大潮中,把握時機很重要。”

然而,女性在購房決策中的地位確實有了明顯提升。“過去十年,我接觸的客戶中,家庭財政是男女各說一半,但買不買房,七八成是女性決策。”

爲什麼會這樣?容海明認爲,這又要歸結於社羣經營。面對洶涌的信息流,分享趨勢愈發明顯,人們比以前更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口碑。“相比男性,女性更願意與人分享消費體驗,這決定了女性在房地產和其他行業對經濟的影響越來越重要。”

菜鳥媽媽、剁手狂與好妻子

“工作不一定會干擾生活,我認爲最好的辦法是建立家庭和工作的共同語言。”

職場上幹練的容海明,回到家裡既是個溫柔的妻子,又是個迷糊而可愛的媽媽——技術類的東西,還得兒子當“小導師”才行。

“兒子認爲我是一個菜鳥媽媽,叫我‘豬媽’,我很願意承擔這種迷糊的角色。”容海明不想當一個強勢的媽媽,因此在家適當“示弱”,以培養兒子果斷、有擔當的男子漢品質。

談到兒子和家人,容海明明顯多了幾分柔情。儘管工作很忙,容海明也要盡力抽空陪伴家庭,每年兒子寒暑假時,容海明一家人都要外出旅遊,至今已去過三十多個國家,下一步希望帶兒子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希望兒子長大跟女朋友單獨出行前,能多跟我們一起去旅行。”容海明笑着說。

從交談中不難看出她對教育的重視,孩子漸漸長大,容海明花費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只爲成爲兒子的榜樣。

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是有共性的,習慣非常重要,我把這個觀念灌輸給兒子,要求他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爲了以身作則,容海明只要在晚上九點半前回到家,都會堅持運動與閱讀。“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給他看,而不是隻跟他說。兒子看到我很忙也要堅持運動,就知道培養一個習慣多麼重要。”

私下裡的容海明還是個“剁手狂”,手機裡下載了一堆購物APP,號稱“購物速度和決策速度一樣快”,通常幾分鐘之內就能迅速完成一項購物。

她一直努力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努力地爲自己想要的生活奮鬥。這種努力,早在十七年前就已經開始,成爲了她生命中的慣性。

這也是她最想和女孩們分享的話語:“永遠保持空杯心態,活出精彩。”

容海明:房地產下半場更需要女性發力(來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