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多益通】澳洲打工度假前 先確立目標
▲ 外交部度假打工宣傳影片。(圖/外交部提供)
【文/Curtis Yu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企鵝筆記 邏輯思考的黑盒子》部落格
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的人在求學階段發現自己的未來方向,有些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立定志向,當然也有許多人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還在尋覓自己的目標。而來澳洲一趟,似乎成了近年來年輕人尋找人生目標的流行趨勢。只是來澳洲一趟就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或者其實只是虛耗一年時間?
或許很多朋友會說,來澳洲繞這一趟,體驗澳洲文化,增加國際觀,感受不同世界的氛圍。
結果到了澳洲,願意獨自闖蕩、體驗澳洲、深入澳洲生活文化的,了了無幾。多數揹包客閒暇之餘就是躲在自己房間透過網路,看着臺灣的連續劇、打電動,如果出門也是跟着臺灣、香港,或者同樣講中文的朋友一起行動,所有行爲模式或思考邏輯方法還是沿襲臺灣舊有規範,而不見放開心胸接受澳洲或者不同國家的文化價值觀點,對澳洲的各項體育活動、各大節慶、種族風俗、生活模式、文化背景等等,不曾用心探究,回到臺灣,對澳洲剩下的印象只是袋鼠和無尾熊,然後是一片沒有污染的天空、處處自然美景的大地。
練英文?賺錢?到澳洲的目的爲何?
不只不只,來澳洲在全英文的環境下,還可以提升臺灣英語教學不良的缺陷,強化英文能力,等一年後回到臺灣,自然能用流利的英文縱橫職場。
偏偏揹包客在澳洲的工作往往不是農場就是肉品工廠,面對的不是羊就是牛,而且還有很大可能是死的,而農場的蘋果葡萄,自然是不會跟人多講兩句,自然對英文也就沒有太大幫助。服務業呢?這總要面對客人吧?其實反問一下自己,在臺灣到一家餐廳吃飯,你願不願意讓一位中文不太好的菲律賓人幫你點餐?或者到飯店櫃檯,面對一位中文不太流利的印度人接待?
我相信答案都很清楚,臺灣朋友都希望能碰上中文流利、服務態度親切的臺灣人接待。在澳洲自然也是相同情況,或許澳洲人習慣了多元文化的環境,他們對於不同膚色的服務人員習以爲常,但是總要有流利溝通的英文來接待服務才行。
若非是本身就有相當的英文基礎的朋友,怎麼能擠進服務業用英文跟澳洲人進行溝通?如果沒有這樣程度的英文,怎麼有機會在澳洲提升英文?當然,如果硬要把到超市買東西、到銀行存領錢的英文會話當成強化英文,那是的,在澳洲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用上英文,使用英文的機會比臺灣多很多,只是這些體驗回臺灣就能當作是高深的英文能力嗎?
那我到澳洲賺錢可以吧!講白一點,澳洲薪資高、福利好,這邊工作一年,等於有了第一桶金回臺灣。
結果澳洲薪資水準高,物價消費當然也就高,賺得多,消費也多,其實沒有比較強到哪裡,那些拿着一桶金、兩桶金回臺灣的朋友,沒有告訴你的是他可能每天做二到三份工作,一天工作12小時,住的是四人一間的上下舖,然後十幾個人共用一套衛浴,沒有休閒娛樂,沒有KTV,電話費能省則省,趨近於零,平常交通工具能走就不坐車,能有順路便車就一起分攤油錢,三餐克難,白麪包一條等於一星期的早餐,沒有任何多餘的購物行爲…等。如果在臺灣也如此生活,我相信就算是臺灣的薪資水準,一樣可以省下很多錢,一樣可以在一年的時間內存到一桶金,那何苦硬要飛到澳洲這塊異鄉?
做足功課、立定方向 收穫自然豐
那麼,來澳洲一趟就真的一無是處嗎?不,有臺灣揹包客朋友認真的利用來澳洲的一年,把澳洲的各大大小小博物館、美術館研究過一遍,因爲他的專業背景就是屬於博物館、美術館的藝術管理,這一年的歷練等於增加他10年功力,多了旁人沒有的國外藝術專業;有西餐廚師揹包客,來澳洲餐飲業一趟,認識與瞭解了西方人的習慣與口味,讓他在專業上更增添深層的內涵;有朋友在這邊找到屬於自己真正的專業天空,努力的在這片土地下累積自己的專業;也有更多朋友在這邊找到真愛,就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
來澳洲一趟,絕對不會是浪費,只看你用怎樣的態度與觀念來面對,如能在事前做足功課,確立這一年的方向,而非虛無的追求人生目標,我想必能有所得的回到臺灣。
其實,這樣的心態不也是我們面對任何事情應該有的?如能謀定而後動,相信必能有所斬獲,而不至於虛度時光,重複上演着尋找人生目標的戲碼。
延伸閱讀》一次掌握研究所甄試4大絕招